经典成语故事

时间:2025-11-22 21:42:23
经典成语故事

经典成语故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你知道经典的成语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成语故事1

1、成语:一诺千金

出处:《史记·季布来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诺”,许诺,诺言。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故事: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2、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3、成语: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內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內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经典成语故事2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经典成语故事3

【注音】hū gēng hū guǐ

【出处】梁则无矣,粗粮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回答说

【解释】庚、癸:天干的第七位和第十位,古时用作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

【用法】作宾语;指向人 ……此处隐藏3501个字……振,信厚也。”

【解释】龙骧,昂举腾跃的样子。比喻将军恩威兼备。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恩威并用

【押韵词】宫墙重仞、博学审问、玉石俱烬、铢两悉称、飘茵堕溷、打蛇打七寸、孝悌忠信、贪而无信、每事问、激起公愤......

【成语故事】圣德之君周文王与圣女姒氏结婚,生下的孩子非常仁厚,被人们比作麟之趾。麟是吉祥动物,性灵仁慈、厚道。文王后妃德修于身,他们的子孙也受到圣德的'感化,子孙能成为有德行的君主,周文王开创的事业就能延续下去

【成语示例】[邓艾]受命忘身,龙骧麟振,前无坚敌。 《晋书·段灼传》

经典成语故事11

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司徒王允见董卓如此嚣张,很为汉玉室担心,但又无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烦恼。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园散心,忽然听见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走近一看,原来是家中的`歌妓貂蝉。王允问道:“深更半夜,你为什么来这里唉声叹气?”

貂蝉回答说:“承蒙大人恩惠抚养,为我训习歌舞,并以礼相待。我虽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近来见大人双眉紧锁,知道必定是为国事操心,所以心中忧伤,但不敢询问。今晚又见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长吁短叹起来,想不到被大人发现。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虽万死也决不推辞。”

王允听了貂蝉的话,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马上朝貂蝉跪下,纳头便拜。貂蝉慌忙扶起。王允流着眼泪说:“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贼臣董卓将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计可施。董卓有一个义子吕布,骁勇异常,天下无有敌手。方才听了你的话,我想出一条‘连环计’来,先把你许配给吕布,然后再暗中献给董卓。你去离间他们父子两人,让他们因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拨吕布去杀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为国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

貂蝉缓缓站起,态度坚决他说:“我已许下大人虽万死也决不推辞,如果不能遵计杀死董卓,以报国恩,愿意死在万刃之下!”玉允和貂蝉共同谋划,实现了“连环计”,结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经典成语故事12

【拼音】jì fú yán chē

【出处】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释义】骥:千里马。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怀才不遇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怀才不遇

【反义词】将遇良才

【同韵词】偃革倒戈、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选舞征歌、倒持干戈、刚正不阿、偃武息戈、好吃好喝、豪末不掇,将成斧柯、铸甲销戈、照本宣科、......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有一匹千里马因为落在一个无能无知的主人手中,每天只能拉车与驮载重物,不能发挥他的专长,慢慢地衰老下去。碰巧在拉盐车的时候碰上了伯乐。伯乐花钱买下他,并经过精心喂养,半年后就成为真正的'千里马

【成语举例】争奈尘埋,未逢鉴识,譬之剑沉丰狱,骥伏盐车。 明·吾邱瑞《运甓记·辞亲赴任》

经典成语故事13

拔新领异

成语解释: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成语繁体:拔新領異

成语简拼:BXLY

成语注音:ㄅㄚˊ ㄒ一ㄣ 一ㄥˇ 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拔新领异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提出新异的观点。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标新立异

成语例子:公风神英迈,意气倾倒,拔新领异之谈,登峰造极之理,萧然如晋、宋间人物。(《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傲不愿与支道林交谈。支道林默默地退出。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王羲之十分佩服

经典成语故事14

刘秀南征北战大半生,称帝后20年才逐渐统一天下,晚年考虑百姓连年征战,苦不堪言,所以不轻易兴兵动众。

刘秀本人也非常厌倦战争。

有一次,太子刘庄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打胜仗,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春秋时期卫灵公曾向孔子请教过征战的学问,孔子说:‘关于祭礼、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多少明白一点,至于如何克敌制胜的学问,我不知道,无能为力回答你。

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你将来要当皇帝,应留心怎样治理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军事问题你就不要多研究了,那是将军们的事情。

’” 刘秀称帝之后,百废待兴,朝政繁杂。

每天都有急需处理的政务。

为了及时批阅奏章,并当面指示重大政务的决策,刘秀每天都很早接见文武百官,与他们讨论治理天下的方法,一直到深夜才回寝宫休息,有时甚至彻夜不眠。

皇太子见刘秀年近六旬,两鬓斑白,还如此不辞劳苦,勤于政务,心中非常担忧,便劝谏道:“父王有大禹和商汤王的英明,不过却忽视了像黄帝、老子那种讲究修身养性的长寿之道。

您要注意身体才是啊!父王身体健康,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 刘秀看看太子关切的目光,笑笑说:“我喜欢从事这些活动,并不觉劳累,你们不必担心。

” 刘秀在位32年,62岁时病逝,临终前留下遗言说:“我对百姓没有什么大恩德,死后丧事要从简,要像文帝那样,不许用金银器皿陪葬,用陶瓦器皿就可以了。

各州的地方官吏也不必离职来京城吊唁,更不许派官吏或以奏书的`形式祭奠,要各司其职,这一点千万要记住!” 太子以及文武百官都深为感动,事后遵照刘秀所嘱咐的去做,汉光武帝刘秀成为历代皇帝的榜样。

经典成语故事15

【拼音】fěi shí fěi xí

【典故】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

【释义】不是石,不是席。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意志坚定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柏舟之誓

【押韵词】国无捐瘠、日中必移、多行无礼必自及、促忙促急、举如鸿毛,取如拾遗、断送老头皮、解惑释疑、听微决疑、力钧势敌、巨细无遗。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卫世子共伯夫妇感情十分恩爱,曾经山盟海誓他们的爱情至死不变。后来共伯去世,其父母想要他妻子共姜改嫁。共姜坚决不答应,就做一首诗《柏舟》来证明他们匪石匪席的爱情,让其父母打消这个念头.

《经典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