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选)读书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心得体会 篇1一辆破旧的“1988”,一个奇妙又伤感的相遇,一段段模糊又清晰的回忆,组成了一次既定的旅程。转动的车轮带动车子驰骋,一回首便几百公里;转动的年轮带动岁月轮回,一转身便是数年。多少人在懵懂天真的童年向往着少年,躁动不安的少年憧憬着青年,忙碌茫然的青年之后惶恐着时间。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流沙对希望被西风带走的植株说“你走吧,别告诉别的植物其实他们是动物”。
当我们真正从自己狭小的空间中挣脱出来,却发现这个光明强大的世界有时候是多么黑暗与无力。我们坚信“邪恶不能压倒正义”,但“别人可以定义正义和邪恶”;我们义正词严地说“我的道路自己来规划”,但也许却是“别人规划出来的时候把我们圈进去”;即使我们的`生命顺风顺水,也注定要用最后一次失败来宣告成功,就像跳高运动员比赛一样,即使他已经是冠军,他也会选择继续尝试直至结束。
小说中温和却怀揣着伤感经历的路子野和有着一份不正当职业并有身孕的黄晓娜阴差阳错又似乎自然地成为了旅途上的伴侣。他们的心是向往自由的,和所有渺小的年青人一样。他们曾在这个危险的花花世界里辗转,为生计为情感做着愿意与不愿意做的事。路子野和他的同伴以不同的速度在生命的道路上奔跑,他目睹了哥哥、儿时的玩伴、少年时的初恋和这辆破旧的“1988”的改装者在他的前方摔倒并永远地离去。而娜娜把她的孩子托付给路子野,这个孩子将陪路子野一道,在自由中感知世界,质疑世界,并和这个世界交流。
和路子野一样,每一个沉寂的灵魂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一旦心中幽深的山谷有了追寻远方、渴望生存的呐喊,它便会带我们飞向自由,飞向天空。我们在高耸的云端俯瞰人寰,见证了一场场悲欢,然后会说:“哦,这就是世界的轮廓”。
我们走在别人趟出来的道路上,一边成长,一边目送着朋友一个个远去,祈祷再见不会是永远。最后发现只剩自己。
我们懂的越多,就越像这个世界的孤儿,隔离在人海之外。
但不管我们终将走向哪里,至少当我们含泪问自己时,还能说“我没有迷路”。
静心知路,勿忘初心。
读书心得体会 篇2读着张老师的文字,会有一种特别亲近的感觉。无论翻看哪一章节,都能想到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些是自己曾经提出的困惑,有些是自己当下存在的问题。读着读着,就像是一位小语界的大师在身边亲切地指导,如沐春风。
张老师在《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如何从新手走向卓越》这本书的序言中,就解答了许多老师成为骨干,但没能成为卓越教师的疑惑。张老师给出了三个关键词:第一,方向。第二,能量。第三,专注。我想,这不仅是成为卓越教师的`三个关键词,也是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学习的成长关键词。
认识我自己,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摸清自己的方向,一个人可以平均施力,在众多方面都有所涉略;也可以精准用力,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这就要说到“专注”这个关键词了。凡是真正有成就的人,无不异常专注。可以是专注地阅读一本书,可以是专注地上好语文课,可以是专注地听一场讲座,也可以是专注地做一个课题……若能专注,何愁效率不高,收获不大呢?如果能找准方向,往一处地方专注地坚持,自然就能积累相应的能量,成就更加丰厚的自我。
读书心得体会 篇3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假期期间,我重新拜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读后自己的内心又经历了一次洗礼与蜕变。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慰藉了我的心灵,让我拥有了一次省视自己内心的机会。
此书一共从八个方面的不抱怨,12个不同的视角来阐述教师该如何对待工作、生活、学生以及自己,帮助教师成为一个不抱怨的教师、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一个优秀高效的教师。书中每一部分都有一段章前语,是对这一部分的高度提炼。因为个人经历等情况,我对其中几个方面有了自己一些新的理解,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一、不抱怨环境,人生不败的奥秘。
人之生存,全借天地。若想让自己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像青松一般坚韧不倒,就要学会不抱怨环境,并怀着一颗平常心,让自己更加理智地改变自己,扎稳根基,持之以恒。
今年三月我刚来到铁岭小学——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对此我充满期待。可是接下来紧凑的教学节奏,高强度的工作氛围像一重重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心里便有了委屈与不解:一个小学,有必要搞得像高考阵仗吗?渐渐地我变得越沉默了。后来身边的小伙伴不断地给我鼓舞与帮助,让我渐渐重拾对工作的热情与信心,走出环境转变给我带来的心理上的阴霾。
其实抱怨与苦恼的真正根源不在于我们遇到了什么样困难,亦或是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在于我们该对它持有怎样的.态度。纵使是再大的难处,我们只要换一种心情、换一个角度看待,也能让人心旷神怡,并迎难而上。
二、不抱怨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
抱怨其实是懦弱、无能的诠释。抱怨自己只会让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自己不想得到的东西上,因此,当我们一味抱怨自己时,我们就会远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初到xx小学,我好想无形之中多了一项“癖好”——一个劲埋怨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会,于是越来越质疑自己的能力。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如此自信,我退缩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流泪,心里不停地反问自己:我还能胜任这份工作吗?其实人总有一块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那里便是这个人的盲点,那里就是自己所站的位置。
是啊,人的盲目性让我们毫无意义地抱怨自己,却不懂得主动反思自己、改正自己偏执的想法和行为。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断地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看看哪里需要改正。而且还要学会每天问自己:“这件事我做的好不好?”诸如此类的话。
读完后,我有了一个新的领悟:努力做一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环境的改变,不抱怨压力与挫折,不抱怨自己的选择,用“海纳百川”的胸怀,用“宁静致远”的心态,在静谧中等待孩子们破茧而出的那一刻!
读书心得体会 篇4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几本书,感觉收获颇丰。在不断阅读下,我感觉自己的生活也变得充实了起来。其中《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最深。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传说中的炎黄联盟到现在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纵观这段漫长的历史,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有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气吞山河的英雄,也有默默无闻平凡的'人,他们都存在于中国那悠久而又伟大的历史画卷之中。
从古至今,有许多的英雄事迹被载入史册,他们的精神值得我 ……此处隐藏6661个字……的心灵获得情感上的交流。
我们有一个很平凡,但充满温馨、幸福的家庭。我和孩子爸从小在农村长大,阅读课外书,是我们小时候的一种奢求。我们一直憧憬着能拥有属于自己书橱。成家有了孩子,我通过不断的学习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先后给买了很多育儿家教书;在宫雷皓不到一岁时,我就买了好多儿童书,并常常给他读一些儿歌、唐诗、三字经。孩子听着读书声会很安静,有时会在读书声中悄然睡去。我感觉皓儿喜欢阅读,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晚都会努力坚持着给他讲故事:从儿歌到睡前小故事,从童话故事到科普读物,开始读书的感觉是出于一种内心的责任,坚持的感觉会有些许苦涩,更多的时候是甜蜜的,最后慢慢成了一种习惯,在亲子读书的路上多了一种幸福的味道。当我和幼小的皓儿坐在床上,看他为了一句简单的话乐不可支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开心。孩子会因为阅读中的一句话重复的笑好几天。我因此感动。读书就像点灯一样,点灯如果不加油,就会变得黯淡无光,只有不断地加油,灯才会越来越明亮。也许像您第一次品尝巧克力的'时候,会觉得它是苦的,但是会慢慢地变得越来越甜。
有了我的一路陪伴,皓儿喜欢上了听故事。一岁左右的时候,便给他买一些撕不烂的卡片书,让他翻看;两岁多的时候,我给他订了《幼儿画报》和孩子一起阅读;慢慢地随着孩子的长大挑选书的范围也就更广了。从最初的识字卡、画报,到后来的绘本、注音书、再到无拼音版的“纯字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平日里加上我不断地教孩子识字,大班时皓儿能独立阅读好多注音的彩绘版图书,在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不经意间便能感觉到读书带给孩子的进步:有些佳词不时会从小嘴里冒出来“热气腾腾的水饺”;“淅淅沥沥的春雨”;在书里遇到生活中没接触到的事物或没经历过的事情会不断发问,如“房子能移动吗?”“为什么会有雾?”。
即使我们平日的工作再忙,每天也会抽出半到一个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有时是我和孩子爸轮流读,我认为共读不仅仅是妈妈的事情,爸爸也是义不容辞的。亲子共读。能让我们重新回归到一个快乐而纯真的世界。哈利波特里面有一句台词:所有的父母都曾经是孩子,但大多数父母都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孩子。当孩子不能接受我们的看法和教育的时候,往往是我们的心理距离跟孩子远了。其实只要有一颗简单快乐的心,简单的日子在重复里面也是有无限乐趣。孩子的书里面有很多诙谐率真的语言,我记得有一次跟皓儿读《洋葱头历险记》的时候,小猴子对洋葱头说:“我最喜欢说瞎话了,因为每次说完瞎话以后,嘴巴里都有甜甜的味道。”这句话真是让我忍俊不禁。后来,皓儿要是乱说话,或者我觉得他说谎的时候,我就问:“嘴巴有没有甜甜的味道?”哈哈。这些在阅读中获得的儿童语言让我们家庭生活充满了乐趣。让我跟孩子非常贴近,用孩子的语言跟孩子来交流,所以我们一直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沟通也就如泉水般顺畅。阅读可以带我们走到丰富的世界里面,通过书里面的世界与孩子关联,进而更深层次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多方面来了解孩子的生活,促进孩子的心智健康成熟。
值得庆幸的是为孩子选择了实验小学,实小有着非常好的阅读氛围,每天早晨整个校园会沉浸在几千名学子朗朗的读书声中,这更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不仅能读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更能读很多中外名著,人文历史等等,从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实小举行的阅读节活动,作为家长也进一步明白了坚持读书的重要性,懂得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意义。由衷地感谢学校和老师们:不仅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是引导孩子热爱阅读,深入思考,练笔写文,读以致用。自从步入实小,我们就为实小多彩的书香活动所吸引。有图书角、手抄报、展示孩子阅读写作校《星河》刊物等等。这些不仅指引着孩子走上阅读之路,更由此影响到家长,阅读,让校园充满诗意;书香,让家庭厚德深邃。
伴着书香一路走来,孩子阅读中也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实小第一届《绿色阅读节活动》古诗考级,皓儿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流利地背诵了六级古诗词,是班里唯一考过六级的,并受到校领导的表彰;皓儿在实小阅读节活动中曾先后被评为读书小博士、书香家庭等荣誉。孩子通过阅读,会写读后感;会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并在校星河发表小短文;还多次在黄海晨刊发表习作;也算阅读取得了一点小收获。当然,这些小小的成绩都凝结了老师和父母无尽的心血。
如今升入四年级的皓儿已阅读过好几百本的课外书,可以说简直就成了“小书迷”,只要一见到那散发着油墨香的课外书,准能把一个活泼爱动的“臭小子”瞬间变成了一个乖巧安静的“小书虫”。说真的,我好羡慕皓儿,羡慕幸福的儿子不但有好书读,还能在完成作业之余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与古今中外对话,与中外哲人交流,能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对于我们暂时的付出也许你看不到他所结出的果实,但是终有一天,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是百花齐放中的最美丽的一只花朵。好书如一朵山谷中盛开的野百合,一条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小溪流一样,是世间最纯粹的东西。
与孩子共读,我走进了孩子那洋溢着快乐、飞扬着活力、纯真的童年世界,与他做到真正零距离接触。与他一起为书中的情节紧张、欢笑,一起分享对书中人的赞赏、厌恶,各抒己见。
书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也使我们有了共同的爱好,让我们的家其融融,弥漫书香。书香家庭最幸福,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和孩子一起继续在浩瀚的书海中翱翔,在淡淡书香中共同成长!
读书心得体会 篇14我们为何要读书?
儿时,我用仅会的一点拼音,读那些带注音的故事书,在美丽的童话里,我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开始学习作文后,我读那些范文精选,学着用动情的语言去讲述生活,用华丽的词藻去描绘世界;升入高中,为了迎接一次次的考试,我读名家名篇,背美文佳作。
进入大学,在宁静的图书馆里,在林立的书架中,我有些目眩了。该看些什么?我需要些什么?我究竟喜欢些什么?不知道。好像航船上的舵手,失去罗盘,茫然不知所措。
在任何人眼里,中文系的学生都应该是“读书破万卷”。近到中国的'鲁迅、郭沫若、茅盾,远至外国的卢梭、高尔基、托尔斯泰;且不说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就连《红与黑》、《战争与和平》也要严熟于心。但很可惜,这些书我一本也没曾读过。虽然曾试图补上这欠下的功课,但我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兴趣与目标是最好的老师,我找不到充足的理由,去说服自己坚持。似乎再也没有动因,让我去啃鲁迅杂文中坚硬的语句;再也没有动因,让我去欣赏冰心笔下那美轮美奂的“爱”的世界。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学以致用。重在“实用”。我总免不了问自己,为什么要读那些书。因为它们是名著?因为我是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还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传统?我不知道。如果这个问题有答案,韩寒也不会放弃数学而出书。他眼中,高等数学的无用,就好比我眼中退出时代潮流的名著的无用。
英国的伯特兰罗素说过,读书有两种动机,一种是从中获得乐趣,另一种则是可以向人夸耀。如果不感兴趣,而仅仅因为自己是中文系学生,借读书向人夸耀,那恐怕真有点虚菪、有点可悲了吧。
当然,我不排斥、更不反对读书。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对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有警醒作用。我只是不提倡现在的学生仍墨守陈规、日复一日、做着书本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