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时间:2025-10-03 23:51:12
[优秀]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优秀]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

《海底两万里》这本关于海洋探险的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作者眼中那个与众不同、无比奇妙的海底世界。阿龙纳斯教授应邀去参加铲除“海怪”的行动,可他没有见到“海怪”,却和仆人康赛尔、捕鲸手尼德·兰一起被关进一艘神秘的潜水艇,被迫与神秘的尼摩艇长一起开始了长达10个月的海底旅行。

整本书,我最感兴趣的要属尼摩艇长和他那高科技的潜水艇了。在这本书的第二章——“另一个世界中”写到“面积约为一千零十一平方”“体重约为一千五百吨”“它的艇长、设计师、工程师居然都是尼摩艇长一个人”以及“无限富有”“可以毫不费力地偿清法国的几亿国债”,从中我可以看出潜水艇的庞大及艇长的古怪,声称自己是一个大富豪。同时,尼摩艇长的知识非常渊博,精通各国语言,在各种学术领域都很卓越。“在海中没什么主子,大家都是自由的!”从这句话中,我能感受到尼摩艇长对自由的热爱与向往。为了自由,待人礼貌却十分冷漠、性格孤僻的艇长“潜入”了无人的海底。读到这里,我对尼摩艇长产生了敬佩之情,我能体会他对和平的向往,他造出一个潜水艇,能躲避一切战乱和自然界的天灾——干旱、洪水,能躲避世间一切纷扰,在广阔的海洋里探索,在海底狩猎,观赏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与海蜘蛛、鲨鱼、章鱼搏斗……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这难道不与尼摩艇长一样吗?频繁的战乱、苛刻的政令、腐败的朝廷,让文人们隐居于山水之间,做山水的'“知音”。古代有许多的诗词是关于“归隐”的,其中就有一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最后,那“白云”的高洁邈远与归隐之人所追求的洁身自好、特立独行的品格相契合。其实,尼摩艇长也是这样的人,隐居于海底,做了海洋的“知音”。这个人物形象与归隐的文人一样受人尊敬。

作者儒勒·凡尔纳就是通过“尼摩”这一人物形象,表达出一种高洁的境界,这境界与海底奇妙的旅行,美妙的景物融为一体,向我们呈现出了海底两万里的美丽、惊险和那“蓝色”的迷人风光!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2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都具有强烈神秘色彩,那股色彩一直萦绕人心头,使我捧起这本书就酣畅淋漓地阅读下去。读完之后,掩卷沉思,总想说些什么。有时候感悟这个东西,零零散散的,碎影迷离,我悄悄地收集,化作束束阳光,就像鲁迅在《好的故事》中写的一样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好的故事一般有个吸引人的题目,你看书名——《海底两万里》多么吸引人的眼球,谁能在海底行驶两万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爱因斯坦曾说:“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相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人是极其渺小的,但是有了探索的欲望,才在未知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紧紧抓住读者好奇的心里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海底两万里》的重头戏,这本书的人物形象刻画得丰满鲜明,他们不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一种朦胧的距离感,但正是这种距离感使得作为读者的我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尼摩船长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他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反抗失败后的尼摩选择了归隐大海,但是在这本书中,我偏爱的是一个看似渺小的人物一一孔塞伊。他性格温和,心胸宽广,愿意帮助每一个人,此为仁,也为义;在紧急时刻,不丢弃主人,愿意以身保护,此为忠;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也有人贴近人生活的小缺点。

这本书的情节发展,给我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海底与鲨鱼搏斗的惊险,遇到没有氧气时危急,指挥镇定的临危不乱,感受海底生物的奇特魅力……立体的情节脉络分明,层次清晰,采珠人的悲惨遭遇更是震颤我的心灵,似乎让我洞察到为何船长要断绝与大陆的联系。难道他只是一名富家子弟想浪荡?然而并不是,我觉得他极有可能是对人世间的凄凉,所绝望。采珠人如果没有他的相助,恐怕已经葬身鱼腹。他不是无情者,他永远站在被压迫人们的那边。这让我产生一种疑虑,是不是那时候人们已经忽略了底层人民?把他们当成一种残次品,他们一直追求着美好物质生活,却已经不知道被压迫人民的模样,这似乎是一种警醒,然而我也不希望这种警醒一直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出版后争议很大。原因在于他超前的科技水平,是与那个时代完全不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想是这本书的作者儒勒·凡尔不仅有广博的科学知识,更是对未来科学的一种展望和期许!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3

打开《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与大黑鲨拼搏,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4

文/初一付佳阳。 ……此处隐藏4891个字…………

我的思绪随着“鹦鹉螺”号继续在海底航行,与尼摩船长一起乘风破浪,遨游海底两万里,让我身临其境的惊叹于海底的一景一物,震撼与海底世界的瑰丽多姿。

我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也可以在大海上驰骋,领略大自然的奥秘神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0

“在海中我不需要承认有什么主人,在这里我享受着充分的自由。”

——尼摩船长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海底两万里》。它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这本书讲了尼摩船长带领法国著名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以及他的仆人康赛尔和加拿大捕鲸手尼德兰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环游全球的故事。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就是尼摩船长。他原本是印度王子,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入侵,沦为殖民地。他在大陆上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与不公,于是远离罪恶的大地潜入海洋,追求自由与正义,他带领水手们成功从南极脱险,勇斗鲨鱼,血战章鱼……他们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热血澎湃。

在我看来,尼摩船长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当自己的祖国被侵占时,他不愿沦为奴仆,带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建造潜艇,潜入海底,在还未被侵略者践踏的的海洋中自在遨游。

他利用海洋生物保证了食物的来源,他利用贝壳类的足丝织成衣服,他利用海洋中的钠元素制成能量最强大的电池……他利用海洋资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幸福的土地。

尼摩船长感叹:“我的一切都来自大海,有朝一日我将悉数归还。”“我爱大海,大海就是一切,人只有在海洋里才有真正的独立。”“在海中我不需要承认有什么主人,在这里我享受着充分的自由。”看到这里,我竟深深被他追求自由、远离世俗的生活态度所吸引。

尼摩船长也是一个正义的勇士,他表面上逃离了被侵占的祖国,但实际上,他用他在海底沉船上打捞来的金银财宝,通过一名勇敢的潜水员尼古拉,分给受压迫的人民,支持他们,让他们重新站起来,坚持斗争,获得胜利。

他也是善良的,他不忍心看着穷人们艰难地在这个罪恶的大地上苟延残喘,他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当尼摩船长在采珠场遇到那个可怜的采珠人时,他帮助那可怜的人逃离了鲨鱼的血盆大口,并慷慨施舍了一包珍珠。

读完整本书,一个自信镇定、坚毅果敢的船长浮现在我眼前,他追求自由与正义的思想行为、生活态度感染了我。

我喜欢这样的一本书、佩服这样的一个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1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本科幻小说讲述的故事可谓是大胆至极。凡尔纳是个聪明的作家,他是很富有智慧地将许多科学知识结合到了文中,细细看来竞涉及了许多领域:比如生物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等。由此可见,他能把海底世界写得如此生动和美丽,也是不足为奇的了。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纳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围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动植物,暗道和遗址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地理学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而这些东西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我不禁感叹作者凡尔纳的想象力,竞能在还未发现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知识与神奇故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本书对人物刻画也尤为出色。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阿龙纳斯是一位对知识勇于探索,永不满足的人;当尼德劝他逃走,他犹豫不决,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发现仔细观察并做了笔记。康纳尔,一位对主人忠实的小伙子,对动物分类了如指掌。尼德兰,他是一位脾气暴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经救过尼莫船长的命,非常勇敢。

尼莫船长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脾气起伏不定,令人难以捉摸。我觉得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粘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我读完这本书后,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及海底世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本书一样有可读性,他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为积累成的小说,不但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于文明。从本文中我体悟最深的是作者的内心感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这部书不错哦,不是吹的,有时间希望大家也读一读这本书,他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定会深深的吸引你。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2

自从读了《海底两万里》以后,它便更加的激起了我对大海的好奇心。海底,一个充满恐怖却又令人好奇的地方,一个充满幻想并且美丽的地方。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多少人为了去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而丢掉了性命。每逢深夜,尼摩船长都会驾着他的那头“独角鲸”在我的梦境中遨游。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鹦鹉螺号一起去探索那海底的世界,去发现她隐藏在深处的美丽。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当时,有许多的船只在海上航行时发现了一头“独角鲸”,并有船只遭到“独角鲸”的袭击。于是,在公众的呼吁下,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由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独角鲸”进行追捕。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助手——康塞尔和当时的捕鲸高手尼德也参与到捕鲸的活动中来了。结果,追捕“独角鲸”的战舰反被“独角鲸”追逐起来,并遭到“独角鲸”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两位同伴落水后,被“独角鲸”所救,此后便跟随“独角鲸”周游四海。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到红海到地中海到大西洋再到南北两极海洋,探尽了海底的秘密,历尽艰辛和风险。最后,他们因不适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设法逃走,重回了陆地。

我十分敬佩这本书的作者——儒勒·凡尔纳。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我们知道,按当时的科技水平,是无法造出当今的潜水艇,也就是文中的“鹦鹉螺号”舰船的。但是他却用一支平凡的钢笔描绘出了潜水艇的前身,充分表达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深入大海的梦想。

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他想象的梦幻世界,和现在的海底状况截然不同。而凡尔纳在文中写到的,是想让人们读完他的文章后,也能想象出美丽的意境,从而唤醒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我从他的文章中读出了谴责那些污染海洋,随意捕杀动物的人们的意思。是他们让海洋不再绚丽多彩,让海洋不再美丽依然,而是成天受到现在社会化学物质的污染。作者描写海洋的美丽,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珍惜海洋,不要让美丽的海洋成为回忆。从故事中的人物那一个个坚定的眼神,一句句不放弃的话语:海洋,就是他们的家,就是他们的梦想,他们始终不肯放弃,一直在探索海底的奥秘,哪怕会失败,哪怕会献出生命,他们终究不逃避,终究会坚持不懈。

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一个真理:只要我们有梦想,然后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去追求、去探索,梦想就会实现。

《[优秀]海底两万里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