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常用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们是这个世界中渺不起眼的沙子,是这个世界中平凡的一份子。
一天晚上,窗外阴雨连绵,雨点印在了窗户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便翻箱倒柜,想找一本书看看。这时,一个陌生的影子出现在我的眼前——《平凡的世界》,这是爸爸买的一本书,他也让我看,但是我对这本书一直没有兴趣,便以“忙”的理由将它放到了杂货堆里,而现在,只好把它拿出来看了。
看了一个星期,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它朴实无华,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万人瞩目的英雄。它有的只是平凡的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以及搏击者的奋斗。它仿佛是一位悠闲的老者,坐在古树下,笑看滚滚红尘。
它是让我最感动的一本书,劳动与爱情、失败与成功、善良与狡猾在平凡的世界里交织成了一个网,而书中的人们就在网中穿行,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中上演一幕幕话剧。
书中首先出场的是孙少平,他是一位有知识和远大抱负的农村青年,他不追求幻想,脚踏实地的闯荡,挥洒满腔热血。他是位有思考的人,他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他希望磨难,希望自己能“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让人感动,因为他的坚强,他能自己乘车去陌生的世界,从“拦工汉”到“煤矿工人”,他没有传奇的'梦幻色彩,没有大多数小说中主人公的英雄经历,他用他的执着,面对生活的磨砺,“人就得闯世事!安安稳稳活一辈子,还不如痛痛快快甩打几下就死了!”。而在他身上,又能看到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他为了师傅的名誉,痛揍他的师兄(弟);因为他的脸上划了一道大口子而摔碎镜子……作者创作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少平的血气方刚正是体现这点,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孙少安是书中的另一主人公,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勤劳、朴实、忠厚,为集体考虑。他有孝心,娶了妻子也不忘父母;他能忍受,在婚姻的选择上可以体现出——他舍弃了青梅竹马的恋人,尊重他人的意愿,和“般配”的贺凤英结婚。他也是个令人感动的人物,作者仿佛总和他过不去,在事业上,他一再遭受磨难——因为圈地不标准而被“批”,砖厂在红火的时候倒闭……在爱情上,他不能和青梅竹马的恋人一起生活,他的妻子最终因为癌症而逝世……在家庭上,他从小就担当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可以说,他是全书中经历磨难最多的人。但是他却没有被磨难打倒,而是在磨难中成长,了解自己的责任——男人的责任。他的经历,令人同情;他的精神,令人敬佩;他的世界,令人感动!
书中还有一个人,我也不得不说,就是“逛鬼”王满银。有人也许会问,这个人既不是主角,整天又无所事事,有什么好说的呢?他的确是有点令人讨厌,但是他也是有点可爱的,他能在劳教时仍面带笑容,表现出他的积极乐观。而他最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幡然悔悟,回到了村子,这说明他能自我反省,他令我感动,因为他的积极与知错就改,是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所必需的。
《平凡的世界》叙述了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平凡的地方,里面有许多平凡的人,甚至连路都是平凡的黄土疙瘩,但是它却让我沉醉,让我感动。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想出众,没有人想当农民,没有人愿去挖煤,每个人都厌倦平凡,而我则在那个平凡的世界里收获了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丝安宁。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记得头次读《平凡世界》是我中考那年,顶着备考压力将全书看了一遍,第二次是在高一快结束文理分科时,第三次在大学毕业时,可以说《平凡世界》这本书贯穿了我整个青少年时代,每次都在人生关键节点时给我以启示,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生走向。
《平凡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家族史。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形象;劳动爱情挫折追求痛苦欢乐日常生活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艰难曲折道路。
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难奋斗,平凡伟大,而贯穿其中是亲情友情爱情。很喜欢路遥先生出发点——“平凡”二字。其笔下世界中出现都是些平凡人物,在这些平凡人物里刻画着人性中真假善恶美丑。一个平凡人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奋斗历程。一个农民生命同伟人生命具有同样价值,普通人劳动同伟人业绩一样伟大,我能够认识到平凡人平凡生活是最伟大,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心。
《平凡世界》这本书一直在传达着一种精神,一种把苦难转化为前行动力坚韧精神;一种平凡人物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奋斗精神;一种即使在绝境生存却依旧保持美好心灵可贵精神;一种自强不息,顶天立地,永不言弃顽强精神;一种坚持不懈,敢于同命运作战抗争精神;一种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道德精神。
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不如意不顺心,我们只有自己振作起来,自己勇敢起来,才会拥有强大精神力量去接受暴风雨袭击,而不论结局是好是坏,我们都可以心安理得对自己说,我不曾后悔过,不曾遗憾过,不曾退缩过,不曾懈怠过。
人生可以平凡走过,但是不能平庸。面对困难,我们要笑着面对;真正强者向来都是默默无闻。让我们在沉默中努力,在平凡世界中活出人生精彩,寻得自己成功。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我看了改变千万青年命运的不朽经典《平凡的世界》,马云曾说过“是路遥的作品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整本书共有三部,有上百万字,全书十分励志,有着年代背景,而且夹杂着些凄美的爱情。
书中有一件事给我很深的印象,就是分家后孙少安办了砖厂,但是调节火候的工人由于技术不当,而使孙少安破产且负债累累,但是少安并没有绝望,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后来,他通过借款又重操旧业,最后,赢利滚滚来。
我想说,少安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不因一点打击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反而通过总结失败而奠定自己的辉煌事业,这不仅说明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更告诫了人们要永不言弃。
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明星——周杰伦,他还在童年时期,父母就离异了,但是家庭变故并没有使他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反而使这个信念更坚定了。终于,机遇来了,一直怀才不遇的周杰伦的才华被音乐人吴宗宪看中了,吴宗宪让他在10天之内写出50首歌,要知道,这可是个难题,但是这次下马威并没有吓到周杰伦,他做到了!而他的经历成 ……此处隐藏9775个字……不知道。我只知道她最后死了。我就是这样打开这本书的。
研究生的寒假变短了。这半年里饭局很多。吃饭总要喝酒,我讨厌这一点。回家后并不长久的假期,有几天是醉着过去的。大多是在亲戚家里。所谓的盛情难却。在家里我一口酒没喝,三十初一也一样。我总是在刷游戏,在休息时间看书。炉石传说不很好打,套路太少,玩多了累。总要休息。我就是这样打开这本书的。
孙少平毫无疑问是主角。书里每个人都是主角。双水村的每个人,书中出现的每个人,读过它的人,没读过的人。很多人。这故事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它太过贴近现实。我不知道你读书时是否会展开想象,我总是这样。马尔克斯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和笔触,我难以触及。罗曼·罗兰用最平实的情节讲述故事,却用语言的激情和灵魂的澎湃令人战栗。前者我跟不上他的速度,后者我攒不齐他的厚度。《平凡的世界》把你我带到那片黄土高坡,指着某个模糊的.人影,对你说:看,那就是你。于是人影清晰起来,你走进了那个既不浪漫也不沉寂的世界,一个平凡的世界,其中有你的世界。
这本书并没刻意强调什么。除了劳动。看来路遥是读了托尔斯泰的。但也许黄土高原上的人生来就有某种秉性,这是上天赋予的。除此之外书中都是平常事。生活的平常事。悲喜交织。生老病死。金俊武和他侄子黑衣红腰带,见人便磕头。少安结婚时润叶送来的被面。一幕幕场景真如电影胶卷一般,和我回想过去时一模一样。
可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呢?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现实对我来说是沉重的。也许对每个人都一样。每当我知道所谓表面后的真相,十年后的结局,我就像中了娜美的Q技能,整个人被裹在气泡里,在空气中挣扎,向着白云飘去。现实并不能唤醒我,它只打碎了我的梦。可我依然热爱这本书,就像我热爱书中的田晓霞,她的死令人猝不及防。我害怕死亡,也热爱它。我也热爱田晓霞。她的美并不因死亡而终结,生活也并不因灾难而宣告结束。生活有着独特的美好,生命也有超凡的活力。少平不像贝多芬那样热爱音乐,像维特根斯坦那样热爱哲学,他不具备某种天赋。他没有。他爱的是生活本身。这是这本书所告诉我的一切。
不知为何身边的负能量这么多。看完这本书我第一秒想到的就是那八个字: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愿你我都有这种坚定与力量。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5这本书还没有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已经想要写些东西了。说来也怪这本书只记述了10年的时光里所发生的故事,而相比之下《明朝那些事》300多年的故事读下来,我虽有诸多感想但却从未想过要写篇什么读后感,之后似乎最后有点明白,我之因此对于这本书“情有独钟”是正因其中部分资料与我这个青年的成长有着一些共鸣之处。呵呵,看来我真是一个自私的人,连看书都只对和自己有关的东西感兴趣。
其实当第一眼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这本书的主题之一便是“转变”,正因这本书开篇第一句话便是:“1975年”很多人都知道在这一年之后的日子里都发生了许多关于转变的故事:社会的转变,价值观的转变,人物命运的转变,同时书中也描绘了很多我并没有想到的转变:人物情感的转变,青少年由青涩向成熟的转变等等。
我想个性提一下的是那个年代的社会对于许多青少年命运转变所起到的作用,无疑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对于那些意气风发的人来说,这种作用是不值得赞美的,它使人们失去了太多太多。但从另一方面思考,他却磨练了这些孩子们的心智,强壮了他们的体格。苦难,使他们理想的翅膀不再华丽而丰满,但却结实而有力。
关于田润叶和孙少安的感情,从它初露端倪的时候,我就隐隐觉得会是一个杯具,但想到书的名字“平凡的世界”,觉得它就应是一个平凡的幸福结局,但看到之后忽然明白,我这种“平凡观”实在是太过狭隘了,在作者笔下所发生的故事:青梅竹马的人最终没有走到一齐,相敬如宾许久的夫妻最终分离,相爱的人必要经过重重波折才能走到一齐——一切都是那麽的不完满,但又是那麽的顺理成章。太阳底下没有新的事情发生,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平凡的,当我们孜孜不倦祈求快乐的时候,殊不知悲伤与痛苦其实也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完美。
月有阴晴圆缺,如果说幸福与完满是人道的话,那么悲欢离合则是天道。应对纷繁的人世,我们唯一也最就应做的便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孙少安无疑是可鄙的,当他说出弟弟在外面闯荡是不务正业,当他决定赞助两万元钱仅仅为了一部电视剧的片尾能够出现他的名字。坚信大多数人必须觉得这是一个头脑中充满了小农思想的人。
但是当我们仔细思考之后便会发现这个男生背后的有两个字,那便是“牺牲”啊。几多年以前,有那么一个成绩优秀的男生,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为了亲人能够追求梦想过上好的生活,毅然决定放下学业,担起家中主要劳动力的大旗。那个男生便是孙少安,虽然有几分是生活所迫,但坚信他做当初那个决定的时候,想得更多的是为了家里人。
正是正因有了他的牺牲,他的父母最终能够过一分安详的生活,弟弟和妹妹能够不受羁绊的追求理想与感情,反观他则失去了太多太多:一份完美的前程,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更让人心痛的是当他做出本段最开始描述的那两件事时,某种程度上他也失去了一个人最宝贵东西之一的思想,正因人的无限可能性,他失去的实在太多太多。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瞿恩说过一句话,其大概意思是:我和理想的关联有两种:一种,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理想透过我得以实现。前者自不必说,是值得赞美的,但后者在我看来则更显伟大,它不再是以“我”而是以“理想”为主体,为了大家的理想能够实现,而甘愿牺牲自我。
可能当那个理想实现的时候,“我”却已牺牲无法从中得到任何好处,但正是正因有了无数这样的人,我们的梦想才能够得以实现啊。可能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有多么伟大,连孙少安自己都没有察觉,人们对于那个至今仍躬耕于土地上的小农民究竟是怎样的可爱依然无法明白。但正如那句话所说的:“真正的善良是不计回报的,包括在明白上的回报,阳光普照山河并不需要获得山河的明白;春风吹拂大地,也不在乎大地的表情。”
对于田润叶和徐向前的婚姻,坚信书中描述的众多人必须会觉得徐向前是多么的`深情与痛苦,而田润叶又是多么的不解人意啊。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背后田润叶的苦衷与煎熬呢。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想到的,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真相。另外书中的很多知识作者都做了细致的描述,就连对于青少年内心世界的描述,也是十分的贴切。
而我这个“当事人”却写不到那种地步。想说的但是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们所知道的真的太少太少。很多时候不了解便没有发言权,即便有所了解,也不必须有发言权。年轻人难免年少轻狂,当我们夸夸奇谈,大论特论的时侯,其实那不是对自己的证明,反而是某种程度上的抹杀(但这也是年轻人的必经之路,没有错误的成长之路是可怕的,也是不可能的)以前看到一位学长描绘的完美的大学四重境界:大一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的时候,知道自己知道。而我这一生,如果能长久的持续在第二种境界,便是极大的满足了。
也许只有这句话最适合作为这段文字的结尾:我唯一知道的,便是我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