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大班教案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设计背景
大班的幼儿已经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了,所以我想通过这节活动课让幼儿理解祖国的山河,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故宫,有天安门,有长城,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情感。
2.通过观看DVD。理解“天安门”“红旗”“故宫”“长城”等词语的含义。
3.使幼儿学会说“天安门”“红旗”“故宫”“长城”等词语。在交流中,要做到语言清晰,发音正确
重点难点
会准确的发音说出“天安门”“红旗”“故宫”“长城”等词语。
活动准备
有天安门内容的DVD光盘,“天安门”“故宫”“红旗”“长城”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DVD光盘。
组织幼儿观看有天安门、红旗内容的DVD光盘。激发幼儿对国旗的热爱之情。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面都有些什么?”
幼儿自主回答。
2. 师:“你们看,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北京有天安门,有红旗,故宫,长城,还有很多名胜古迹。”
3. 师:“你们看我们的首都北京好看吗?我们的首都有很多名胜古迹,北京还有天安门,有红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词语。
二、学习新知。
1. 师拿出词语卡片,教幼儿认识新词。
2. 师:“小朋友们,来看一下老师手上的卡片,我们一起学习她的汉语名称,如:天安门、天安门、小朋友张大嘴巴跟老师一起读。
依次教学红旗、故宫、长城
3 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把手上的卡片放在一张桌子上,让几个小朋友上来。边听音乐便围着桌子转圈,音乐一停,老师说“天安门,天安门在哪里?”小朋友们就举起“天安门”的卡片,高举并大声读出来。“天安门,天安门,在这里。”
游戏进行三四次,让班里所有幼儿都参加游戏。
三、小结:
今天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幼儿对本节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上课气氛很好,幼儿对祖国的山河有了很深的理解。这节活动课反应很好。
大班教案 篇2一.目的:
1.尝试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将分的办法记录下来。
2.培养幼儿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准备:
1.“不同类别的人”小图片10张,共4套。
2.纸、水笔、垫板等。
三.过程:
一.尝试分类。
1.导语:想想用什么方法按不同的特征把10个小朋友分成两组,再试试把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1.幼儿分组讨论:怎样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2.尝试按不同的特征把10个小朋友分成两组,并将分的办法记录下来。
二.展示与交流。
1.请各组的代表介绍分组的方法并展示记录。
2.比较分类的方法,评价哪组想出的方法多。
3.鼓励幼儿继续探索,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
三.游戏:我是谁。
鼓励幼儿从男女、肤色、年龄、爱好等多个维度进行自我介绍。
大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拔根芦柴花》。
2.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案,丰富演奏内容。
3.在集体演奏中,注意乐器打击时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应和谐一致。
重点: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拔根芦柴花》。
难点:在集体演奏中,注意乐器打击时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应和谐一致。
活动准备
1.会看指挥、分声部做身体模仿动作。
2.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钹等打击乐器人手一件。已经摆放在幼儿椅子底下。
活动过程
一、 熟悉乐曲、巩固节奏型
1、 伴着欢快的《拔根芦柴花》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跳舞,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
2、 巩固、熟悉节奏型。
二、 听音乐《拔根芦柴花》,做相应的身体动作。
三、 学习用打击乐演奏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设计配器方案。
2、幼儿根据配器方案,看教师指挥用乐器进行演奏。
教师:请小演员们从椅子底下轻轻拿出乐器,准备好,我们这一次要用小乐器来演奏了。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演奏乐器中的困难。
4、教师启发幼儿设计新的配器方案。
5、幼儿按照新的配器方案看教师指挥演奏。
教师:这一次我们要用刚才讨论的新的配器方案演奏乐曲了,请仔细看好我的指挥。
6、教师组织幼儿探讨如何让演奏更好听,并提出力度要求。如:X XX|中强、轻快; [11]~[16]小节稍弱、跳跃;[19]~[24]小节稍强、热烈。
课后反思: 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这次的公开课是园指定让我上一节有关打击乐方面的内容的音乐课,让年青教师能有一个对上打击乐有个初步的了解,说真的我心里没有一点底,首先现在的教材中在打击乐方面的教学内容很少,孩子接触各种打击乐器就很少,在这种情况下要上好一节打击乐课 很难。再说这次是让我上给年青教师看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所以我很重视这一次的公开课。要上好这方面的课,首先要给孩子铺垫一些有关内容,如:认识多种节奏型、接触一些打击乐器并认识、还要学会如何去欣赏音乐等等。在课前我做了大量的知识铺垫。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九月份的主题《中国娃》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即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学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用乐器演奏。难点是:注意乐器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设计配器方案。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 ……此处隐藏5917个字……子们对于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们所缺少的是有关蚂蚁生活习性的一种科学的知识经验。为此,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实验的方法解决科学问题,并通过做实验记录的形式对孩子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知识点:
1、蚂蚁属于杂食类的昆虫,爱吃香的、有甜味的食物或蔬菜叶子等。
2、根据蚂蚁好吃甜食的习性,它们会根据食物的形状聚集在一起排队。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蚂蚁觅食的特性。
2、仔细观察实验,并将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
二、活动准备:
1、饲养的蚂蚁(分成四组)
2、饼干屑、彩叶、白糖、肉丁;有颜色的甜味饮料。
3、记录表格、笔
三、活动过程:
1、蚂蚁吃什么
(1)实验观察
(将饼干屑、碎菜叶、白糖、肉丁分别放入四只蚂蚁饲养箱内)
“你觉得蚂蚁会吃什么?”“把你认为的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
(根据幼儿的想法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观察相应的蚂蚁饲养箱。)
“仔细观察,看看蚂蚁会把这些东西搬来品尝吗?”
“把看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2)交流讨论
(请每组幼儿分别介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你观察的这组蚂蚁吃什么?”“蚂蚁吃了吗?”“和你原来的想法一样吗?”
总结:“蚂蚁是杂食性的`动物,不管是饼干、糖果还是蔬菜、肉类,它都爱吃。”
2、蚂蚁会排队吗
(1)实验观察
(在蚂蚁饲养箱内铺上白纸,在纸上用有颜色的甜味饮料画出简单的图形。)
“猜猜这些小蚂蚁会怎样?”“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请幼儿耐心等待,仔细观察纸上蚂蚁的变化。)
“这些小蚂蚁怎么了?”“把结果记录下来。”
(2)交流讨论
“刚才我们用甜饮料在纸上画了什么形状?”
“过了一会儿,纸上的小蚂蚁们怎样做?”(绕着饮料排出图形)
“和你先前想的一样吗?”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总结:“蚂蚁喜欢吃甜甜的东西,所以白纸上的甜饮料吸引小蚂蚁们绕着饮料排起了队。”
四、活动建议
作为以小实验形式呈现的探索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培养孩子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认真的实验态度、以及仔细的观察能力。在孩子实验记录之后,教师对于孩子的记录内容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讲评,通过实例告诉孩子怎样记录才清晰。另外,也可以对孩子记录中所做的符号作一些提示,比如画一个笑脸或打钩表示实验前的预计和结果都一样等。
大班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能根据动物特性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分工。
3.能在同伴面前用完整的话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初步理解“长老”含义。
物质准备:动物村背景图、动物卡片。
活动重难点: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能根据动物特性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分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森林里建了一个动物村,来了很多很多小动物(有母鸡太太、牛先生、猪小姐等),它们你一言、我一语,在商量事情呢,让我们猜猜它们在商量什么?
师:小朋友的想法非常奇特,小动物们究竟在商量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
二、欣赏故事第一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1.听了故事,小朋友来说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啊(选长老)?谁当上了长老啊(大河马)?它为什么能当上长老(河马的嘴巴最大,身体最大、脑袋也最大)?
2.欣赏故事1~2节,理解长老的含义。
师:长老的工作是什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总结:在我们生活中,长老是由村民选举出来,负责打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帮助解决村民纠纷的。但是在这个故事里,长老的工作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
三、欣赏故事第二部分,体验诙谐幽默的情趣。
1.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二部分。
(1)师:河马长老的工作是什么(给小动物们分配工作)?
(2)师:河马长老安排小动物做了什么事情呢?(幼儿根据听到的内容,说出小动物的工作,并把它贴到小动物的身边。)
母鸡太太:请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在睡觉,老师扮演母鸡太太,早上负责打鸣叫醒小动物(老师学母鸡太太的声音,要小)。
猪小姐:老师或者幼儿扮演猪小姐爬山坡、耕地。
小鸭子:一名幼儿扮演小鸭子,其它幼儿扮演剩下的小动物,老师扮演大灰狼在深夜袭击动物村。
牛先生:请幼儿扮演牛先生捉虫子。
兔妹妹:小朋友分角色扮演兔妹妹捉老鼠。
花猫弟弟:拔萝卜、拔萝卜,嘿油嘿油拔萝卜。
小狗:小朋友扮演小狗孵鸡蛋。
(3)你觉得小动物们干了一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师:“小朋友的回答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说说。”
师:“母鸡太太不会打鸣,叫不醒大家,大家会起晚。猪小姐耕不动地,大家会没有粮食吃。小鸭子值不了夜班,遇到危险的话,大家都来不及逃跑。牛先生的蹄子捉不了虫子。兔妹妹不会抓老鼠,会让老鼠逃走。花猫弟弟的爪子会把萝卜拔坏的。小狗孵鸡蛋,不能把小鸡孵出来。”
2.欣赏故事第三部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大胆表述。
(1)师:河马先生只当了一天的长老,还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不要它当长老了呢。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啊?
总结:河马先生没有根据小动物的特点来给它们合理安排工作,所以只当了一天的长老。”
(2)师:这个故事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河马长老》。
四、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我来当长老”的乐趣。鼓励幼儿根据动物特性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分工。
讨论:如果你是长老,你会安排小动物做什么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或客人老师说一说。
活动反思:
经过第一轮研讨,我更加明确了“长老”的含义,知道在一节语言活动中,抑扬顿挫的故事讲述、丰富的肢体动作,才能充分调动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第二轮教研活动中,有了之前的指导和提升,才能让小朋友在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如:无效性的问题要少问,甚至不问等。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对于语言活动的开展,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小百科:河马是陆地上仅次于象的第二大哺乳动物,体躯庞大而拙笨,体长为350-450厘米,尾长约56厘米,体重3000-3500千克,但比较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165厘米,还不及象的一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