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班健康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健康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健康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参与自助和合作配餐,知道一餐饭要荤素搭配、有菜有主食。
2、知道健康配餐对身体有益,纠正挑食的不良习惯。
3、初步学会合理搭配一餐饭菜,提高自主能力。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荤菜、海产品、豆制品、主食等盛在筐中;盛菜的筐、夹子、餐盘若干;“小不点餐厅”背景布置。
2、实物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
3、患有营养不良性疾病的人、偏胖幼儿的录像;课前幼儿对食物金字塔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以“小不点餐厅”经理的身份邀请幼儿到餐厅自助配餐,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菜品,并按荤菜和素菜分类。
二、幼儿初次配餐,初步讨论如何健康配餐。
1、幼儿第一次自选食物搭配一餐菜,提出配餐要求和秩序。
2、幼儿介绍自己的.配餐,讨论如何配菜对我们的身体有益。
三、观看录像和实物投影仪引导幼儿了解偏食习惯的危害,懂得合理搭配食物。
1、结合录像,引导幼儿了解人体所需营养与食物的关系,知道不正确饮食产生的危害。
2、运用实物投影仪,针对幼儿选菜中的偏食现象,引发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荤菜与素菜搭配,主食和菜搭配,这样吃才健康,对身体有益。
四、幼儿再次配餐
1、评价自己的配餐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2、调整自助餐的搭配,巩固对合理配餐的认识。
3、评出健康配餐师。
五、引导幼儿分小组自助、合作配餐。
活动延伸:
请厨房的师傅根据幼儿的配餐和意图做菜,幼儿品尝。
活动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时,我对现教的知识对幼儿进行现场的测试,有的孩子在老师的提醒下和鼓励,养成了不挑食得习惯,但有的孩子还是喜欢光吃荤的,如:肉之内的,还是对蔬菜不敢兴趣。当然是孩子的年龄小,对饭菜的应该还认识不到位的,又加之一个孩子在家受到家长的百般满足,对挑食的习惯一时还纠正不过来。这正是本节课所遇到的困惑。如果从新来上这节课,希望单位能提供孩子进餐的场所,食物自选的场所。这样来上这节课也许就不那么费力了。
大班健康教案 篇2设计意图
幼儿换牙开始时间一般在6岁左右,我们班的幼儿正处于换牙的人生阶段。经常听到孩子们讨论有关牙齿的话题。例如:怎样保护牙齿?刷牙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你的牙是黑色等一系列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早晚刷牙,刷牙方法正确,饭后漱口”。因此,我设计了本节微课《牙齿咔咔咔》。
教学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影响牙齿健康的常见现象。
2、知道怎样保护牙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兄弟生来白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
切菜磨米快又快,人人吃饭离不开。(牙齿)
二、和幼儿讨论有关牙齿的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牙齿。
提问:1、我们的牙齿有多少颗呢?
(我们一生有两副牙,齿乳牙:20颗,恒牙:28-32颗。)
2、牙齿的作用?
(咀嚼、发音、健康、美观)
三、了解错误用牙及正确用牙的方式。
1、错误的用牙方式有什么?
(用舌头舔牙、吃糖果、单侧咀嚼、喝饮料)
2、正确的用牙方法是什么呢?
(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不要吃过凉的食物、吃完热食物不要马上喝凉水、手不干净时禁止摸牙齿、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果,少喝甜饮料)
四、通过看图,了解刷牙的正确方法。
1、先刷牙齿外侧面
2、刷上下牙齿内侧面
3、再刷咬合面
4、竖起牙刷,清洁牙齿内表面
5、轻刷舌头表面,保持口气清新
五、学习刷牙儿歌,看刷牙视频,巩固刷牙的方法。
小结:坚持刷牙就会把牙菌斑赶跑,让我们的牙齿更健康哦!小朋友们每次刷牙一定要坚持三分钟哦!
六、和幼儿一起念爱牙口诀,掌握爱护牙齿的方法。
《牙齿咔咔咔》教学反思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注意幼儿口腔卫生”。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同样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为了能有效地培养起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了解牙齿以及常见的用牙的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了争取的用牙方法,学习了怎么样正确保护牙齿,还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整个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材料、形成到组织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语言以及幼儿的表现等,都是个性化浓郁的不断激发孩子欲望的,孩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发现知识的一次活动。总之,是把枯燥的'科学活动与语言活动、健康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整合、教育的目的。
本节活动存在不足之处:在评价幼儿方面,应该更及时、更到位、更灵活,也许教学气氛就会更加活泼、更加精彩。在探索蛀牙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身体危害了解不够。习惯是人生奠定美德的源泉,培养起幼儿的良好习惯,就能培养起幼儿健全的人格,也就等于给了幼儿一个幸福的人生。
大班健康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打雷是自然现象,提高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意识。
2、使幼儿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教学挂图:《雷电的产生》、《大树下避雨》、《田野里踩水》、《看电视》。
活动过程:
1、 组织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话:雷电是什么样子的?雷电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并请幼儿模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
2、 借助教学挂图,将雷、电、云等图片贴在大图上, ……此处隐藏4676个字……两分工挖沙进运沙桶,装满后两个人用运沙棒抬着沙返回,并将沙倒入自己队伍后面的装沙桶。
(4)在规定的时间内(第一次玩耍,主要目的是熟悉游戏玩法,可将时间适当延长)完成要求的量(自主定量,第一次可少一点)才可成功闯过第一关。
3.游戏关卡一:来沙中寻宝。
幼儿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并强调游戏规则。
4.游戏关卡二:沙中寻宝来。
(1)提问:简单的第一关过了,但想获得宝藏还有一关更难,大家想继续寻宝吗
(2)介绍新要求:①根据幼儿情况缩短运沙时间或增加运沙量。②完成相应要求后可以拿到红色宝藏兑换卡(画有糖果),如未完成就拿绿色宝藏兑换卡(画有贴画)。
(3)游戏:沙中寻宝来
大班健康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变速奔跑或走动。
2、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秋天树叶飘落的情景。
活动准备 扫帚一把。
活动过程
1、 准备活动。
幼儿扮演树叶,表现树叶快乐地在空中飘来飘去的`情景,然后四散蹲下。
2、 基本活动。
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① 秋风轻轻地吹,吹得小树叶们都动起来了,呼……呼……幼儿慢慢地开始走动、抖动或跑动。
② 风慢慢地变大了,呼……呼……幼儿逐步加快速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动。
③ 风变得很大很大,小树叶们飞了起来。
幼儿快速奔跑或走动。
④ 风渐渐小了。
幼儿开始放慢速度。
⑤ 风停了。
幼儿原地休息。
⑥ 教师拿扫帚扮演环卫工阿姨清扫落叶;阿姨慢慢地扫,幼儿慢慢地走;阿姨快快地扫,幼儿就快快地跑;阿姨扫累了,幼儿也蹲在地上休息。
游戏可以重复数遍。
3、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大班健康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能创造性地用报纸和身体钻过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能主动与同伴协商合作,配合协调,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简单的运动项目。
2、物质准备:音乐《向前冲》、《我和你》;幼儿每人一张报纸。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谈话引入:你喜欢做什么运动?请你来模范动作;
2、准备运动:结合音乐,模仿不同运动动态进行热身活动。
(二)合作学习阶段
1、用报纸钻洞
(1)出示报纸,引导幼儿思考:“你会用身体来搭出大小不同的洞洞吗?你能用报纸去钻过同伴搭的各种洞洞吗?”
(2)分组活动:幼儿相互合作,共同游戏。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变换搭洞和钻洞的不同方法。
(3)交流并小结:“你是怎么搭洞和钻洞的?用了什么不一样的动作和方法?当洞洞变小的时候,你是怎么让报纸钻过去的?”
2、用身体搭洞和钻洞
(1)集中讨论:如果让你用身体去钻同伴搭的洞洞能钻过去吗?你有什么办法?
(2)提出活动玩法和要求:自由分组,相互合作,有创造性地搭洞和钻洞;注意保护自己和同伴的身体安全。
(3)幼儿自行结伴游戏。教师及时表扬搭洞和钻洞有创意的幼儿,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小结: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5)结合第一次合作游戏的情况,引导幼儿第二次游戏,重点引导幼儿多人合作搭洞游戏。
(三)集体游戏: “城门城门几丈高”。
1、学习儿歌并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部分幼儿手拉手围成大圆圈搭成城门,随着儿歌城门的洞越变越矮,其他幼儿按顺序依次从城门的洞洞钻过被城门套住的幼儿要模仿一个体育项目的动作。
2、提出游戏要求:钻洞的幼儿要根据城门的.高度变化来调整自己钻洞的方法;遵守游戏规则,注意钻洞时的安全。
3、师生共同游戏。
(四)舒展身心
1、交流小结,萌发幼儿爱运动的情感,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2、放松:随音乐旋律做放松运动,并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捶捶背,捏捏肩,放松身体。
活动反思:
孩子们非常的喜欢这个活动,因为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乐的积极游戏。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身体操”一上来就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老师让他们把自己的身体作为朋友请出和自己一起游戏,拟人化的方法让小班孩子在游戏前活动自己的身体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因为他们带着一种快乐的情感来活动,就非常的投入和积极。
“钻洞洞”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用手臂做洞洞,开始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做,很拘谨,于是老师用“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多的办法鼓励孩子们模仿尝试,因为模仿是小班孩子最大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模仿老师的动作的基础上首先理解了什么是洞洞,洞洞的要求,接着开始了自己做不同的洞洞,孩子们做了十几种洞洞,老师还用大小不同的球鼓励孩子做大小不同的洞洞,孩子们的上肢得到了充分的活动。第二个环节是用腿和脚做洞洞,这个时候孩子们知道要做与别人不同的洞洞,同时为最后做大洞洞最做铺垫。最后一个环节是做让人也能钻的过的洞洞,当一个孩子用双脚分开做出一个大洞洞后,其他孩子马上进行了模仿,小班孩子最喜欢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造,于是双手撑地的大洞洞,手脚组成的大洞洞都变了出来。再接着,孩子们变出了双手单脚和单手双脚的洞洞,最后高难度的单手单脚洞洞也做了出来。孩子们的能力在一个一个环节的递进中得到锻炼。这个部分活动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他们不停的在同伴做的洞洞里钻来钻去,在自己做洞洞的时候他们也不断的变化着,当洞洞倒下时有努力的支撑起,不断的挑战自己,让自己获得成功。
有个叫齐盈灵的孩子她先把身体弯曲呈弓形,双手撑地做了一个洞洞,接着她慢慢放开左手用右手支撑地面,当这个动作稳固后,她把左右手进行了互换,这个动作她坚持了一会,再接着她放下双手又尝试抬起一只脚,变成双手单脚的洞洞,最后她完成了高难度的单手单脚的洞洞。在做后两种洞洞的时候她小心翼翼的抬起手和脚,经常是抬一点点然后放下,然后再抬一点点,好不容易完成动作,由于坚持不住,“洞塌人倒”,在尝试了几次失败后她会做回原来已经成功的动作,但老师的鼓励同伴的成功又促使她再次的尝试,她就是在一次次反复的过程中不断的挑战着自己的身体,锻炼着自己的身体,最后获得可成功。
教师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有不少的欠缺之处。
首先当教师看到孩子们能够用单手或者单脚支撑起身体后,教师犹豫是否要引导鼓励孩子同时用单手、单脚支撑身体,这是否超越小班孩子的能力范围。其实这是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