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11 21:42:27
语文教案常用【10篇】

语文教案常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同学深层次地阅读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习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理清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4、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引导同学质疑、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同学收集有关野草的名诗名句,预习课文,准备质疑。

教师准备本课朗读录音,问题贴纸,小红旗、写背景资料的小黑板,朗读伴奏带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方“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你还知道哪些诗句?

2、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夏衍写的'散文《野草》(板书后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会想到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呢?

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寻找这些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大家先来听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猜问题游戏。

1、过渡:我们以前的学习都是由同学们自身找问题,再通过考虑讨论来解答问题的。这节课,老师想改变一下方法,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游戏名就叫做:猜问题。(板书)

2、介绍游戏规则。

老师手中有四个问题(出示问题贴纸反面),你们的任务就是:猜猜这四个问题是什么,并试着回答问题。猜对问题或回答对问题就奖励一面小红旗,看看最后哪个小组的红旗多?大家想不想试一下?(生……)为公平起见,提问题时采用小组轮流,每次只能提一个问题;回答问题时则可以抢答,规则听清楚了吗?(生……)

听清楚就开始吧!

(假如有同学急于举手猜题,则告诉他要先认真阅读寻找,小组讨论后再提问,因为机会有限。)

3、游戏开始。

▲每一轮提问之前都要让同学充沛阅读找问题,并要求每一组都事先把问题准备好,以防只顾找自身的问题使注意力分散了。

同学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告诉我们植物种子具有逾越一切的可怕力量。

告诉我们小草具有能屈能伸、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顽强的生命力

告诉我们要像野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困境与挫折面前,不失望,不叹气,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很好,这虽然不是老师提的问题,但却能帮我们了解整篇课文!

▲要等问题提出一并回答后才告诉同学有没有猜对。

假如猜到,则褒扬同学,比方:“这个小组真是厉害呀,这么快就猜到了,我们不只要奖给他们小红旗,而且把掌声也送给他们,好不好?”“太棒了,你们真是提问高手呀!”等等。假如没有猜到,也应该鼓励他们,比方“这次没猜到没关系,还有下次机会”“加油,继续努力”等等。

▲讨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适时点拨、引导同学朗读、理解、感悟。

▲在提问和回答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同学注意提问和回答的完整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作者为说明种子的力气大,举了哪些例子?

(通过讲述植物种子发芽的力量可以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的故事。对,是在第几段?怎么写的,谁读?

通过描写小草的生长历程。第几段?全班读)

“这个问题是不是呢?(贴问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分析第一单元试卷,四年级语文试卷讲评教案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评试卷,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原则。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在答卷时要认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关联词语的运用;修改病句;阅读。

教学难点:修改病句;改写句子。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投影

课型:试卷分析课

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

本份试卷共有十道题,其中字词占23分,句子占30分,段的训练占5分,阅读占16分,作文占25分。总体来看,题量适中,但题目难度较大,不少同学考得不够好,九十分以上的同学较少。

二、题型存在问题及试题分析:

1、字词:

(1)第一题看拼音写字词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全对的占三分之二。其中错得比较多的是"书塾"的"塾"(下面写成"灬"),"毽子"的"毽"(写成"毯"),"瘦小"的`"瘦"(写成"广"字旁)。

(2)第二题组词学生完成不够理想,主要是"词语接龙"出现很多错误,有不少写错别字。

(3)第三题词语边线,绝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个别学生"清澈的泉水"和"清晰的字迹"连错。

2、句子:

(1)第四题给句子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学生做错的比较多,主要是没有弄清题意,按要求写关联词语,不少同学把这道题当作一般的补充句子来做,填上去的不是关联词语。

(2)第五题补充完整句子,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完成,但比较粗心,有不少写错别字,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加上标点符号。

(3)第六题改写句子,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前两题("把"字句和"被"字句),后两题改反问句为陈述句较多学生答错。可以看出不少学生还没有掌握好改写反问句的方法。这题应作为重点讲解。

(4)第七题修改病句,学生做错的比较多,主要是第3小题做错。答案有两种:①周总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②周总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段的练习:

第八题排列文段,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个别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较差,几乎全部排列错误。

4、阅读:

第九题阅读文段,学生做得不够理想,扣分较多。原因有①不认真审题,没有按要求做,或者漏做;②没有掌握分段的方法,还有些学生分段分在句子中间;③阅读能力较差,未能理解短文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5、作文:

作文由于是单元练习写过的作文题目,大 ……此处隐藏7316个字……渴”的故事,指导曹操在危急时刻,积极开动脑筋,终于克服了困难,脱离了险境。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燎”、“酸”、“润”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感知课文:

1、交流收集到的三国时期的一些资料

2、今天,学习一三国时期的.有关曹操的一个故事。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梅、止

思考:课题的含义(看到青梅嘴巴就不干了)

3、听课文录音,为小节标号。

二、新授课文,学习字词。

1、跟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分小节读课文。

3、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出征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4、出示句子:

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学习生字:舌(书空)燥(找姐妹)

词语理解: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

读句子:(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试背)

5、同桌互读2、3节,讨论:曹操想出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6、用书上的句子说说曹操是怎么做的?找出动词练习说话。

动词:跑、挥、指、喊

7、学习生字:导(字形)根(找姐妹字)灵(书空)骑(组词)

词义理解:灵机一动

8、结果怎样?齐读第三节。

学习生字:酸、精

找反义词:湿润

9、思考:将士们没有喝水,刚才还口干舌燥,现在为什么打起往前赶路了呢?用自己的语言练习说话。

10、读句子:

曹操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了荒无人烟的地方。

11、朗读全文,你觉得曹操的办法好不好?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

三、音序查字

1、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小组擂台:谁查得快而正确。

酸、润、燎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1、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说话。

2、要求:说清楚、语言表达上较正确、规范。

五、拓展性思考如果你是曹操,还能提出什么好办法?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语文教案-20xx年的一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20xx年,谁能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的环境状况?27年后,我们的国家又会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要读一篇想像日记,想一想:

(1)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2)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日记。

2.指名找出日记中提到的环境恶化的情况。

3.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了解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

1.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2.针对你所了解的现状,想一想,20xx年还会出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四)总结、扩展

搜集大量资料,想一想,预防20xx年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方法,根据其中一点写成一篇文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20xx年的一天》。

(五)板书设计

28* 20xx年的一天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注意结合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总结扩展中教师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想一想预防20xx年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措施及方法,根据其中一点写成一篇文章,让每个学生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

1、收集人类破坏地球环境的资料,以及有关环境治理的资料。

2、制作调查图表。

3、开个小型演讲会。

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教学目标:

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构想: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学生可能会非常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准备:

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悟其中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

《语文教案常用【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