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食品价格更是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但是最近几年以来,物价一直在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也是屡创新高,让广大群众大呼“伤不起!”。自今年4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四川地区最近已达到27.72元/公斤的历史性高位,这对一直以猪肉作为主要肉食的国民造成了极大影响,加剧了人民群众的消费负担,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我们特地组织了这次关于猪肉价格问题的调查问卷,旨在了解猪肉价格上涨对温江区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进而分析价格上涨的原因,并为相关部门控制猪肉价格的上涨提供一些依据和建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分析出了造成此次猪肉价格上涨的几个主要因素,而且通过理性分析,我们认识到尽管猪肉价格在目前一段时间内还会在高位运行,也还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针对本次调查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提出了几点意见建议,希望能够对解决猪肉价格恶性上涨对人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贡献绵薄之力。
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2为了提高教学实效,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我们在这个学期进行了社会调换实践。这次社会实践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于社会的了解更多。在此,我说一下我的体会与感受。
这次社会实践使我对于我的大学周围的社会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这次实践,我们知道了更多我们生活了两年的这个地方的政府工作的.开明程度。首先,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我们向居民调查时,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知识,还有一小部分人甚至表示不关心政府政务公开信息。这种情况让我不得不感慨现在居民对于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的意识不够重视,还有政府对于政务公开的宣传与实行不够到位。
当然,这次实践最重要的不是调查结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与体会。这次实践我们首先是讨论,然后确定课题:然后在讨论,确定分工合作的内容:最后在付诸实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后成果。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有所成长。至少,我再一次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光靠一个人或许能够完成小事情,但绝对不可能成功一件大事。再其次,当参与一件事情,不管怎样,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虽然不一定能够得到百分百的成果,但你能够得到其他的很多感悟。
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他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与陌生人沟通、学会了怎么样与队友协调合作、学会吃苦耐劳,让我懂得了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让我学到了很多书上永远无法学到的东西。总之,他让我成长了不少,这次难忘的经历不仅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富,更时刻激励我加倍努力,实实在在的把握每一个今天,从眼前踏出远行的路,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脚印!
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3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若想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决策,或者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笔者参加工作以来,有幸参与了几次调查研究,对这项工作有了感性认识,有所体会,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若对初次接触调查研究工作的同志有一些启发,将是笔者最大的愿望。
一、 选择合适的人员,是调查研究成功的关键
调查研究能否深入,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参与人员的能力、态度和经验。因此,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同志组成调查研究班子,是保证提出高水平调查研究成果的关键。调查研究班子可以由一人负总责,分若干小组同时进行。每个调查研究小组成员必须搭配合理,原则上应该至少有一位经验丰富且有分量的领导,一名熟悉具体工作的业务骨干和一名了解全局工作的“笔杆子”。有分量的领导带队,才能让接受调查的单位高度重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听到基层领导对要调查的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熟悉具体工作的业务骨干,能够把握具体工作的细枝末节,使调查细致入微,有利于调查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了解全局的“笔杆子”,具体主笔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有利于写出的东西既有深度又符合大局,保证文笔流畅。搭配好调研班子之后,小组成员尤其是组长的态度决定一切!小组成员都应该抱着对调查研究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可能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基层工作者对解决问题的建议哪怕是不成熟的零星想法。
二、 充分做好准备,是调查研究深入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想通过调查研究,认清一个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下去调查之前,调查研究负责人应指定一名熟悉业务的同志先搜集一些省内外的相关资料,认真分析,做到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对大的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供研究讨论的调查研究草案。然后,组织调查研究小组成员围绕草案展开广泛讨论,吸收众人意见,达成共识,制定出详细的调查研究方案和调查研究提纲。调查研究方案,应该包括调查研究目的、参加人员、大致行程、联系人等。调查研究目的要明确。比如,有次为筹备现场会议所作的调查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考察现场,我们在调查研究方案里明确要求对方提供现场参观线路,结果每到一地他们都准备了精致的线路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调查研究提纲,应该简洁明了,主次分明。对所关心的问题必须表述准确,避免歧义,让人容易理解、容易回答。调查研究方案和提纲必须提前发送到调查研究所在地,让有关人员做好准备,并形成书面材料。惟有如此,才能让双方人员都能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大大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深度。
三、 调查研究程序合理,是工作高效的保障
合理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到达目的地后,最好首先召开一个座谈会,讲明调查研究的目的和大致的打算。座谈会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让接待方领导理解透彻。然后,会商后形成一个大致合理容易操作的具体方案。方案里面,应该有参观地点,到哪个点具体做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必须心中有数。切不可认为,到达目的地后就可以放手不管,完全听从对方的安排,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才能提高效率。比如,想召开一个座谈会,就要明确提出座谈的主题、需要参加座谈的人员等。有次调查研究,我们提出让有关的乡镇长、政策调查研究室的同志参加,顺利达 ……此处隐藏5830个字……平凡的人,但我愿意活出真正地自己。
其实,无论是实践结果如何,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认真的去做,总会有所收获,这远比任何一个口号都要响亮的多。我相信,世界最终会变得更加美好,国家会更昌盛,人民会更幸福,一定会。
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8我是1957年9月自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的,于20xx年底退休。退休时,在带着学生、部分科研项目未结束的情况下,又返聘工作至20xx年。除去在五七干校劳动的一年多时间外,在力学所整整工作了50年。在这50年的工作中,我与力学所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通过不断向同行前辈及同事虚心学习,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我从一名只有满腔热血却完全不懂如何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成熟的科研工作者,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奉献了一点光与热。为了纪念那些难忘的成长岁月,现在和大家交流一点心得体会。
1学习及提高
1958年底,领导安排我加入胡海昌先生的研究小组,从事了一段飞机颤振研究工作后,我开始负责低水头发电研究项目中的尾水管研究项目工作。当时我感觉这部分工作只是保证结构强度的问题,对整体没什么用。胡先生提醒我说:你若设计得好可以回收能量。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他教会我如何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待整个力学体系。对我后期的广义变分原理研究工作和断裂力学中半权函数方法的提出有很大的启发。
1959年,在我们研究组的一次阅读文献报告会上,我报告了一篇有关板壳的国外文献,当说到某一公式时,我就按文献照本宣科地说:“在一般情况下,该公式是成立的”。胡先生立刻发问,什么具体情况是成立的?什么情况不成立?我一时无言以对,他马上严厉地批评道:“不能这样看文献。看等于不看!再报告一次!”事后我认真反省了自己,研究工作不能只浮于表面,必须深入全面。于是我静下心来,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做了详细的分析,收益颇多,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如何做研究。
1960年的一天,钱学森所长来到我们办公室视察工作,看到我当时在阅读文献(REISSNER的板壳论文)。他温和地问我哪个大学毕业的,问我这文章好不好,为什么?我回答说“精确,力学越精确越好。”他笑笑说:“你大概联系实际科研工作做的比较少,任意情况下的力学精确解是得不到的,过于理想化了。现在的力学理论都是在一定基本假设下获得的,重要的是根据你研究对象的要求,做出什么样的理论和精度要求,也就是一定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这一席话对刚刚毕业于数学力学系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启发,为我后来多年的研究工作做了正确的指导。
以上两位前辈的循循教导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对我能在工作中迅速成长成熟有很大启迪与帮助。例如在后来的103任务(与国防科委有关部门科研协作)中,其中一项是夹层结构理论的研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航空事业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各国相关的科研工作者纷纷在国际上发表了许多篇有关夹层结构理论的论文,我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奇怪的是他们都在强调自己的理论与实际相符,却不讨论自己与原有理论的差异和特点。我读后感到很不理解,认为这种理论研究工作是不完整的、浮燥的。与其不断提出新理论,还不如先对已有理论进行更透彻的分析总结。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我找出了每个原有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彼此的差异及特点,并给出简化的计算方法。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夹层结构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与其他两位同事合作写了相关专著,与后期的.研究项目一起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2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现代科学研究中,有不少重要科研项目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或实验就能完成的,有时甚至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同时作战。团队合作能克服科研项目工作中出现的诸多困难,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几个实际案例。
1970年春节后,我接待了一位来自江西某飞机工厂的同志,他说国家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飞机,主要受力构件希望采用新型夹层结构,很希望力学所承担这项设计科研任务。对于这一重要任务,我未加思索就答应下来。由于时间紧迫,我迅速组织了十几个技术骨干人员,分成几个小组,马上开展工作。广泛查阅文献,积极调研国内厂家夹层材料性能,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和元件试验等研究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对方还要求提前给出初步相关设计数据。大家热情度很高,有不少人不分昼夜连续工作,没有任何怨言,按时按质地完成了任务。经过地面全机结构试验,效果良好。事实证明,夹层结构应用于飞机的主要受力结构部件,是优越可行的。
1972年,河南省平顶山国有发电厂安装了一台我国自行生产的30万千瓦的汽轮机转子。开工前,水电部发现转子有裂纹,按国家标准是不充许运转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自力更生生产的转子已经在展览会上做过大规模宣传。水电部科技司负责人对我说,迫切希望我们研究能否突破标准,同时保证这种情况下的转子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正常运转的,这件事对国家而言政治经济意义都很大。虽然当时我们的断裂力学研究工作才开始不久,但承担此项研究肩负着很强的使命感,因为对改进国家工业现有标准及提高安全运转有着重大意义。
我承担了这项时间紧、任务重的研究工作,带领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仔细查阅文献资料;去生产原材料地寻找原毛坯或相近工艺的材料;到平顶山与当地科技人员、工人进行交流;没日没夜地进行材料试验、疲劳试验……通过理论计算和总体评估分析,得出可以监控运行的最终结论。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终于在规定时间内胜利完成了任务,这个转子正常运转了较长一段时期后才被安全换下。为此中国科学院收到了国家计委颁发的喜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主持了一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八五攻关项目“涠11-4导管架平台结构强度全尺度原位监测研究”。这是国内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原位综合监测,是一个技术难度较大、组织协调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结构应力、加速度测试与分析;有海洋环境测试与分析;有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有疲劳分析与寿命估算等方面研究内容;此外还要与生产单位在现场配合作业等。
在这众多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长时期水下应变监测(含防水密封);大容量、多功能数据自动采集两项工作。下水前要在实验室先试验成功,包括防水密封、技术和系统自动采集以及各个研究元素的协调配合。经过长达六年的艰苦努力工作,最终完成了任务。验收时被权威专业人士鉴定为“总体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监测的范围和规模上优于国际上同类工作”。这项成果获得了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重要科研项目的成功,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背后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团队成员带着共同的目标,各有所长,通力合作。对于带头人来说,所有工作环节都是重要的并应该勇于担当的。他的责任是要把大家团结起来,牵头做事;多想困难与解决方法,随时与每个成员沟通协调;并且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把队伍带好,才能完成好每一次科研任务。
感谢前辈对我的业务指导和人生启迪,感谢同事们对我工作的鼎力合作,感谢力学所多年来对我工作的信任与支持,给了我宽广的工作舞台。这个舞台从始至终都在激励着我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它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梦想实现的地方。



![[优秀]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jihtu.com/upload/818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