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1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
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
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
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
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
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
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
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
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
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 ……此处隐藏25461个字……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
该会多么愉快呀!
最后一节在信中也是一个自然段,但因为本文引用的部分结束了,所以是全引号。
※——课件(文字)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3)儿子收到高尔基的信以后,心中会怎样想?他会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呢?
※——课件(文字)“给”,永远比“拿”愉快。
A请大家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动画提示:小组学习
请同学们说说儿子收到信以后心中会怎样想呢?
◎动画提示:一起说说
(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父亲的信,心潮起伏:“父亲是多么理解我呀,他欣赏我一心栽种的鲜花,给予我充分的肯定。而且,从我种花的小事中看出其中的意义,饱含期待:希望我时时、处处给人们创造美好的东西,增添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我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才是父亲最深的爱啊!)
B‘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自己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后“作家卡片”,谈谈你的感想。
※——课件(文字)
3、朗读并背诵6—9自然段。
◎动画提示:自己背诵
4、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件配乐:《爱的奉献》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阅读高尔基的作品,有《母亲》《海燕之歌》《童年》《在人间》等其他作品,你一定会对高尔基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15师:请大家找找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的是信的内容?
生:7、8、9自然段。(屏示这三自然段文字)
师:这些内容意思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想弄懂它的办法,好不好?
生:我们可以多读几遍,认认真真地思考。
生: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生: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生: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那么下面就先请大家独立思考,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充分自由读,认真思考,仔细圈画)
师: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把你读明白的告诉同学,讨论讨论是不是这样。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看谁读懂的多。
[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弄懂这一段,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尽量让他们自己弄懂,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采用了看谁读懂的多这样的说法来激励学生交流,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他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就是鲜花。
师: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
生:第七自然段。(生读)这里的破折号就告诉我们,这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
师:多会读书啊,连标点符号也没放过!
[评:适时的肯定,也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生: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如果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他的.生活就会非常愉快。
师:好的!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
生:第8自然段。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理解的意思表达出来吗?
生:(读)
师:这里,高尔基是不是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种鲜花?
生:(笑,摇头)
师:那么你们认为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别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生:(一时语塞)
师:老师倒有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我班上的一位同学生病了,我特意去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当时,这位小朋友很感动。望着他那感激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鼓励。
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生: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不敢过马路,我就搀着他一起过。我给了他帮助,感到很高兴!
生:我给贫困学生捐款。让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上学,我也感到很高兴!
生:今天,我的同桌没带钢笔,我借给他用。我帮助同学解决了困难,我也很高兴!
生:(略)
师: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此,课文这么说(引读)
生:(读8、9自然段)
师:(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请大家读读这两句话,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
生:我觉得第二句强调了给。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
请再读读这句话。
师:你们知道这里的给就是给什么?
生: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
生:就是给别人帮助,给别人关心。
生:就是真诚的奉献!
生:
师: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深。
生:(齐读7、8、9自然段)
[评:理解体会高尔基的信,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然而,由于其中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奥的哲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遵循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的、理性的思维的规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身边熟悉的事情来理解美好的东西、给,永远比拿愉快等,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同时考虑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用了读中感悟、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来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较好地落实了《标准》所要求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教学建议。]
师:读了这封信,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
生:爸爸,我会记住你的话,以后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生:爸爸,感谢你对我的关心,你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略)
师:课后,请同学们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
[评:《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能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