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8-06 19:33:10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四篇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粗细,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长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两端尽量一样粗。

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圆柱体两个。

活动与指导:

1、教师同时出示两根木棒,把木棒两端对齐拿手里或立在讲台上,让幼儿观察木棒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引出粗细的概念。

2、把3根木棒两两经较,用目测找出最粗和最细的木棒,特别强调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细节,比最细粗些。从而使幼儿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3、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师生小结粗细的特征,让幼儿说出,粗些、细些、最粗、最细等词。

4、按由细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8、9页的练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目测比较物体或者物体某部分的粗细,分别把最粗,细些,最细的物体某部分的涂色。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

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幼儿教育)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前半部分的学习,对小猪变形进行创编。

2、通过“箭头”和“问号”的设置,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

3、鼓励幼儿合作,完成连环画的集体创作。

活动准备:

1、《小猪变形记》绘本

2、小猪图形人手一份。

3、图示7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绘本“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讲了谁的故事?”

认读书名“谁认识这个书名?”“你们知道变形是什么意思吗?”(改变原来的模样)

二、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边翻阅边讲)

1、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来变长颈鹿?

2、我们来看看书里的小猪是怎么变的?

3、小猪变成了长颈鹿开心极了,它还想要变,这次它会变什么呢?会怎么变呢?

三、帮小猪变形。

1、小猪到底会变成谁?请小朋友帮忙变一下。

2、请小朋友先商量一下,你把小猪变成了谁?用了什么方法?一组上的小朋友变的动物不要重复,不要一样。

3、幼儿帮小猪变形。

4、幼儿相互讲述:你把小猪变成了谁?用了什么方法?

四、讲解图示。

“小朋友帮小猪变了很多的形象,这里面肯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来把小猪变形的.故事编成一本书。”

出示图示。“图上有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箭头表示我们看书的方向。问号表示变形时发生有趣的事情,或说的话,或讲的话)

五、续编故事。

1、把画纸贴到画板上。

2、幼儿编故事。

3、装订成书。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3、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

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