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5-10-17 17:24:09
美术教案(优秀7篇)

美术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及反思》,来自网!

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肌理效果色彩搭配独创性制作方法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在看懂漫画的“笑点”理解漫画的特点和作用。

B、在前漫画技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让学生敢画、喜欢画。

C、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作为漫画创作的素材,并完成完整的小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感知和表述,了解漫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段,不仅仅是技法,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幽默感”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漫画的特点及其在创作中的使用方式。

教学难点:从实际生活中选材并赋予作品“幽默感”。

三、课前准备:投影机,不同类型的漫画作品

学生材料准备:喜欢的漫画和基础画具

四、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组织教学

准备学具、集中精力

二、导入新课

1、旧课回顾,插入新课。

引导学生展示不同的漫画作品,表达对不同漫画的理解。

2、回顾

3、展示漫画作品

展示者:并表述选择特定漫画作品的原因;是否会让人发笑?让人发笑的原因,笑点在哪里?其他学生:看到不同漫画后的'表情、语言等反应。……此处隐藏4718个字……?

生:成年男人更能体现《思想者)的内在魅力,更具有思想深度。罗丹借助人体动态、神情这些表象,去表达某种内在的思想、感情,给观者以启迪。这种形象是深思熟虑的典型形象,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高超的造型能力。

《思想者》用鲜明而生动的性面貌,体现出普遍的共性特征,这就是艺术典型,而创造艺术典型是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

5、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创造艺术典型的方法和过程。

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下面的几张作品,艺术家是怎样创造典型艺术形象的。(演示《长

城》、《连年有余》)

生:国画《长城》用线条概括了长城连绵起伏的形象特征,表现出长城蜿蜒地矗立在高山之巅。年画《连年有余》以明快的色彩,表现了中国儿童天真.可爱的特征。

师总结: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形象典型地概括了客观对象的特征。

(演示文字)创造艺术典羹ln术形象的本质性特征。

6、强化理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对比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艺术形象像不像原有的自然物象?

生:像.艺术地表现长城,就要像长城。不太像,有原来形象的感觉,但不太一样。

(演示文字)观察下面的作品,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似像非像的感觉呢?艺术与生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下面的几幅作品,并讨沦。(演示《母亲阿莉奴》等) (理解艺术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

生:油画《母亲阿莉奴》与照片《阿莉奴》是一个再创造的关系,说明美术形象与现实生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门外有朝阳的山景》是凡高从病房往外看的景 色,在他眼中,把病人与外界隔绝的铁窗是不存在的。这张画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凡高的内心情感,既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中国画《漓江》的作者,把自己游历漓江的感受用线条表现了出来。生活、自然是物质的,艺术形象是精神的,精神要高于物质,艺术要高于生活。

教师总结:美术形象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乃至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审美评价,注入美术家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它的形象特点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演示文字)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美术形象的本质属性。(强化概念,形成理论)

7、引导学生了解美象创作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演示的几张作品,在创作方法上存在着那些差异呢?(演示三张静物作品。)

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回答。

教师总结:在美术形象的创作中,由于艺术家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创作方法与艺术手法不同,而出现了艺术类型或风格上的多样性,有的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其创作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可以叫作再现性形象;有的强调主观世界的感受,所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及主观露念的描绘,可以叫作表现性形象,其创作的艺术手法有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和抽象性形象。请同学们把下面的作品分成具象、意象和抽象三个 部分。

(演示文字)美术形象有不同的创作类型和风格。

(演示《牧羊女》等。)

学生分组讨论,说明本组的意见。

五、课堂小结:

美术形象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都既反映着客观现实和客┃ 观真理,又反映着作者的主观感受、主观认识、主观理想。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今天的课┃ 程总结一下。(强化课程要点,巩固所学知识,增强理性概念。)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更明确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美术形象是生活的能动反映;懂得了美术形象是典型形象,是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塑造的;了解了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美术形象,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数字的特殊结构,进行描印、想象添画出新的形象,并用丰富的线条进行装饰。

2、能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内容。

3、积极参与美术创作活动,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大数字一套,范画1张;

2、学具:每组若干份大小不同的0——9卡纸剪下的数字,每人一张铅画纸,1支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昨天,数字王国的国王请我去做客,我到了那里,看到了好多奇怪有趣的事物,我请你们也来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的身体是什么变的?

2、出示范画,请幼儿逐一找出画中的数字,并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我看到什么数字变成什么?”。

3、原来,这些有趣的事物都是数字宝宝变的魔术。

4、数字宝宝还请来了好多线条娃娃,把自己打扮得这么漂亮,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身上都有哪些线条娃娃?(有粗有细;有横线、竖线、锯齿线、点、波浪线、螺旋线……)

二、幼儿大胆地想象,教师示范讲解

1、如果请你们当魔术师,你会选择用什么数字来变什么?

2、请多位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并用完整地语言说出“我要用什么数字,来变什么。”

3、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也让我来跟它变变魔术吧。

4、师用数字“5”( 或根据幼儿想象,取其一)来进行示范:

(1)数字宝宝不仅可以正着变、反着变,还能躺着变魔术呢,首先我要紧紧地按住数字宝宝,不能移动,再用勾线笔沿着数字宝宝的轮廓轻轻地描印;

(2)等把数字的形状完整地描下来之后,就可以发挥想象变魔术了;我把数字“5”变成了一只蜗牛。

(3)变好之后,请线条娃娃来把蜗牛装饰得更漂亮。最后,再把所有的作画工具,放回原来的位置。

5、复习作画顺序,加深印象:

老师刚刚是怎么变魔术的.?(先按住数字,再描出数字的形状,然后变魔术,再用线条来装饰,最后把所有的东西放回原位。)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

1、接下来我就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不过,在变魔术的时候要注意:

(1)首先,在描印数字时,要紧紧地按住数字,把数字的形状描出来。然后,再来变魔术,要跟别人变得不一样。

(2)变好后,用线条娃娃来装饰数字宝宝,把它打扮得更漂亮。

(3)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就把所有的工具放回篮子,然后拿着自己的作品坐到这里来。

2、大家找个空的位置开始变魔术吧。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幼儿讲述。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多选几个数字或变换数学方向进行组合、想象、添画。)

4、鼓励已经画完的幼儿,请客人老师猜猜我用数字变出了什么?

四、评价,结束

1、引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画面内容。

2、我们到外面去给别的小朋友看看,你用数字变出了些什么吧。

《美术教案(优秀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