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实用的大班教案8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979.jpg)
[推荐]实用的大班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在学习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感知长度单位“米”。
2.通过操作活动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对长度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纸条、胶条、剪刀、记录表格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引起幼儿回忆,引出长度单位“米”。
教师:“上次我们一起用各种工具测量了我们身边的东西。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测量的方法。我们还留了一个任务,你们现在都知道自己有多高吗?”通过提问引出主题:“一米到底有多长?”
(二)一米到底有多长?
1.猜想一米有多长。无任何测量工具的帮助下,幼儿动手操作制作一根一米长的尺子。
2.对比幼儿制作的米尺的长度,发现长度不一样。教师提问:“怎么知道谁的米尺做的最准确?”出示真的米尺。用米尺量一量谁知做的.米尺最合格?提问:“怎样让小朋友做的米尺变成真正的一米?”
3.幼儿修改米尺,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制作,发现幼儿的问题及时引导幼儿调整。
(三)实践活动,用米尺进行测量,并纪录。
(四)活动延伸: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一米多的问题。提问:“一米多多了多少?不到一米少了多少?”引发新的问题,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
大班教案 篇2设计意图:
近年来,我园废旧利用,制作出了好多自制玩具,绳球就是其中之一,为此,我选择了这简单易做的玩具为材料,激发孩子探索其玩法,使其在与同伴的相互学习、模仿中提高自身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本活动能促进幼儿大肌肉、小肌肉动作以及手眼协调等动作能力的提升。活动中带有挑战性的任务与指令,能激发幼儿反复运动、反复探索的愿望,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绳球,(传球、踢球、顶球、掷球、夹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乐于挑战自我,发挥创造性。
3、体验废旧利用带来的快乐。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自制绳球(用彩色布或塑料布做成球形,中间包些石子、锯末、乒乓球、用绳线扎好,系一条50厘米左右的短绳即成绳球)粘纸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教师带着幼儿跟着音乐进活动场地,一起做热身操。
二、探索绳球的玩法
1、产生兴趣。
师:(出示事先做好的绳球):这是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用塑料布一起做好的绳球,今天咱们就来玩这个,你们知道怎么玩吗?
2、用手、脚玩绳球。
师:你知道用手和脚怎么样玩这个球吗?(鼓励幼儿试着做出a传球:幼儿围成圆圈中间站一人分别把球传给圈上的每个人。B投球:教师事先在场地上准备一纸箱,把绳球的绳绕于一手握球,对准指定纸箱投去。C抛球:向上抛掷,同时一起说儿歌:“节日到,心欢笑,放烟火,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说完最后一句儿歌,幼儿用力向上抛绳球,然后接住,再抛再接。D踢球等的花样动作)
3、讨论创意玩法。
师:刚才咱们都学会了用手和脚玩球的简单方法,除了手和脚,身体的那些部位还能玩球呢?(根据幼儿的创意,教师一一将粘纸贴在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如:头、腿等。)
4、尝试用以上身体部位玩球。
师:请你们都来试试用这些部位玩球,比一比看谁玩的好,每一个部位都试试。
(教师鼓励幼儿尽量用各个部位尝试,提醒幼儿看教师身上的粘纸所示部位。)
5、交流分享。
师:老师贴上粘纸的身体部位小朋友都能玩球吗?
师:哪种方法最好玩?哪种方法挑战性最大?
(教师通过让个别幼儿挑战用头顶球、腿夹球,使幼儿意识到,这些部位不太容易玩,挑战性很大。)
6、进行挑战赛。
师:比一比谁是用头顶球的冠军?(将绳球的绳子绕在球上后放在头上,然后在平行线中间走,要求不得踩线或掉球,否则便自行回到座位,最后留到场上者为冠军。(教师用手抱起孩子转圈的方法鼓励获胜者。)
师:比一比谁是用腿夹球的冠军?(教师用以上方法引导幼儿用腿夹球比赛(幼儿两脚内侧夹住绳球,原地跳起,并将绳球向前抛出,看说抛得远),并同样方法鼓励获胜者。
7、放松环节。
幼儿边唱“头发肩膀膝盖脚”边欣赏教师对应的用身体各部位垫球,自然地得到放松休整。
三、趣味玩球法赛。
1、放球飞行:幼儿持绳球的绳端,侧身伸臂朝一个方向转动,使球快速随身体转动。教师喊:“一二三!”幼儿则放手,使球飞出。绳球飞达距离远的队获胜。(幼儿第一次比赛)
2、经验交流。
师:怎样才能飞得远?(快速转动球,用力向前扔)
3、男女幼儿分开比赛。
四、放松活动:师幼随音乐调整呼吸,有针对性的放松上肢与手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思路清晰,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通过孩子自己的发现探究,教师也融入到活动中成为孩子的.玩伴,使幼儿探索出了绳球的各种玩法。掌握了用手、脚、腿等身体各部位玩球的方法。整个活动各环节联系紧密,适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学习各种玩法中由易至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在此次活动中,80%以上的幼儿积极性都很高,教育目标完成较好。活动中有个别幼儿不积极我也请他多次尝试,多给他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还有一点欠缺的地方是为了引导幼儿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习惯,增强同伴之间合作的乐趣,我在活动中花费的时间过长,没有把握好。今后开展类似活动就要引以为戒,合理分配好每个环节的时间。为了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我将做出以下调整:幼儿自由探索环节,发现幼儿有新玩法(如顶、抛)时,引导全体幼儿做顶、抛等动作。尤其多给活动中不积极的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
大班教案 篇3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椅子”陪伴着大班幼儿,即将走过三个春秋,是幼儿每天活动都离不开的`工具。平时,孩子们喜欢有意无意地玩些椅子游戏,如把椅子当马骑、当摇椅、当独木桥等等,但这些游戏往往因安全问题而被限制。为了满足孩子好奇、好玩的心理,我引导他们用椅 ……此处隐藏2166个字……唱歌一边跳舞,好吗?”3遍
3.教师引导幼儿利用道具表演歌曲,提醒幼儿可以相互拜年。3遍
4.“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给她们拜个早年,好吗?”3遍
四.游戏歌曲
1.这首歌其实也是一个游戏,想玩吗?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演唱歌曲《恭喜恭喜》1遍,唱到最后一个词“恭喜你”时,倒计时10、9、8------0,幼儿像小鞭炮一样“炸开来”。幼儿游戏1遍。
3.以同样的`方法再次游戏1遍,用踩气球的方式代替幼儿像鞭炮一样“炸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气球,唱到最后就倒计时,数到‘0’时,我们就踩响气球,欢迎新年。
大班教案 篇7【设计意图】
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找到空气与风空气的压力,我们生活中有关空气的科学现象太丰富了。对大班幼儿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和体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后,我选择了将空气流动产生风作为本次活动的感知探究点,引导孩子通过探究体验如何产生风,引发幼儿对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空气的利用等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萌芽。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2张报纸、每人2个透明杯、每组2个脸盆(分成7组)、若干小纸片、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找空气”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请你跟我一起做,孩子们?
——我们用鼻子吸到的'是什么?(空气)
——用我们闻一闻空气有味道嘛?(空气无味道)
——你看见空气了吗?空气在哪里呀?(看不到,摸不到)
小结:原来空气是无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气体。 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感受空气。
二、“玩空气”激发幼儿探索感知:
1、实验①:
——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2个杯子,2张报纸,请你先将报纸揉成团放入1号杯中并至杯底,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中,你们猜报纸会湿吗?
——请你们试一试,一起倒数10秒。
——教师记录幼儿答案。
——为什么报纸没有湿呢?
小结:1号杯子中的空间被空气充满着,当倒扣进水里时,由于空气没有地方跑出来,所以报纸没有湿。
2、实验②
——现在请你再将另一张报纸揉成团放入2号杯中并至杯底,然后用刚才一样的方法做一做,你们猜报纸会湿吗?
——教师记录幼儿答案,一起倒数10秒。
——为什么第一次报纸没有湿,第二次报纸却湿了呢?(杯子上洞洞)
——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时,会有气流从孔里出来,会冒出气泡。)
——为什么会冒泡泡的杯子纸会湿呢?
小结:2号杯子有个小洞洞空气就从杯子里跑了出了,而水呢也从这个小洞洞里溜了进去,空气和水在做客呢,所以空气是会流动。 通过幼儿探索,操作,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操作中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后,让幼儿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同时帮助幼儿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经验。
三、“流动的空气”迁移经验:
——我这里有一片小纸片,请你帮我想想办法,怎样能让小纸片飘起来?(让幼儿用各种已有经验)
——你们的方法都很不错,我还有一个好的方法,请你把纸片贴在杯子底部,纸片对着小洞洞,在将杯子倒扣在水中以上下的方式,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脸盆,请用你的1号杯在脸盆中舀满满的一杯倒另一个脸盆中,一起来玩一玩,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空气从小孔中挤压出来产生风。水多的那个脸盆风要大,水少的那个脸盆风要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是空气流动变成风的现象吗?
小结:空气是无处不在了,只要运动就会产生风。 引发幼儿关注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方法,让纸片飘起来,让幼儿运用感知体验的科学现象来解决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获得的知识经验。
大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雨伞的基础上,尝试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小雨伞来帮助小动物们。
2、学习用半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设计伞面,在绘画的过程中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学习用半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设计伞面,在绘画的过程中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难点:
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雨伞的基础上,尝试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小雨伞来帮助小动物们。
活动准备:教师范例、画纸、蜡笔、各种各样的雨伞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教师出示范画例,引导幼儿观看,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为班里带来了几个小客人,小朋友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教师出示画面,让幼儿欣赏。)
2、教师:小朋友们,下雨啦,这些小动物们都没有雨伞,要怎么回家呢?
3、教师:我们一起来设计漂亮的雨伞,送给这些小动物们,好吗?
三、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雨伞的图片,引导幼儿重点欣赏雨伞的形状和装饰的花纹。
1、教师:小朋友看一看雨伞的伞面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像什么?还有的像什么呢?
2、教师:这些雨伞的伞面上有哪些好看的花纹呢?
3、教师:这些雨伞上的花纹和色彩是怎样搭配的呢?
4、教师小结:伞的形状和颜色都是各种各样的,伞面的形状都各自不相同,有的是圆形的伞面,有的是方形的伞面,还有的是椭圆形的伞面;伞面上的花纹和图案都有很多,有的是三角形的`,有一条一条的,还有的上面画了好看的花和可爱的小动物;伞的颜色也有很多,搭配得也很漂亮。
四、教师引导幼儿设计各种各样的雨伞。
1、教师:那你们想设计一把什么样的雨伞送给我们的小动物呢?雨伞都伞面上可以装饰哪些好看的花纹、形状、和线条呢?除了可以装饰形状和线条之外,又还可以在伞面上装饰些什么好看的呢?
2、教师出示各种形状和线条的范例,帮助引导幼儿拓展设计雨伞的思路。
3、教师引导幼儿可以根据画面,让幼儿自己设计雨伞。
4、教师:看看谁设计的雨伞最有特点,和别人的不一样哦!
5、教师提醒幼儿将设计好的雨伞送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对小动物说一句好听的话。
五、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自己设计的雨伞,展示幼儿的作品。
1、教师:你们设计了一把什么样的雨伞呢?
2、教师:你觉得你设计的雨伞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教师:不一样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