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时间:2025-10-28 10:57:12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海伦·凯勒》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

《海伦凯勒》是一篇人物传记,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文章语言朴实感人,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好教材。这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是典型的写人类的文章。但是海伦凯勒是一位不寻常的女性!基于对文本体裁的认识,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凭借文本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领悟语言的表现手法。处于取舍的考虑,我舍去了老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而集中精力品味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段落。因为我觉得:文中教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虽然感人,也有助于理解人物品质,但这样的`故事学生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过多地精读,而要把时间花在重点段落上精品细读,做足文章。

于是,根据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带动深入理解,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饶的精神,学生拥有了自主阅读、批注的空间,通过关注重点词语、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比较、想象画面,然后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碰撞,进而提升对于语言本身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一)激情导课在激情导课环节,我让学生和我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还让学生满怀尊敬地读这个名字,这个环节的设计,我想让学生在心里印下海伦凯勒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要读好并写好这个名字,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说出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从而引出“不屈不挠”这个词是课文结尾对海伦具有精神的概括,而且这个词本身也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因为海伦﹒凯勒正是凭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

(二)民主导学走进文本,深入对话。让孩子默读课文,在书上做批注,抓住课文中两段最能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的句子,渗透领悟。分别是“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摸出了血”和“为使我的伙伴……练习、练习、练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海伦作比较,感悟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并随即进行朗读指导。

(三)引导体悟,升华认识。通过学习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体会爱给了海伦力量,海伦又把爱无私奉献给他人。接着进行适度的拓展,让学生介绍像海伦·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给海伦凯勒写一段颁奖词,最后齐读“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2

在第二课时教学的教程中,我没有按照划分的段落,按部就班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而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篇文章入手,以“看了课文,海伦·凯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文中什么地方体现出来?”这个主干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在对比中来谈自己的感受。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描写,学生认为海伦是可怜的。学生通过阅读,能体会到海伦的不幸以及遭受不幸后内心的感受。有几位同学甚至认为,如果自己也遭受了这样的`不幸,恐怕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比较到位,读出海伦内心的孤独、烦躁与绝望。

当然,海伦更是可敬的,特别是她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这主要体现在文章的2-8自然段。文中的关键句子,学生还是能够找出来,如:“她不分昼夜……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为使我的伙伴……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等等。只是朗读做得不到位,我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指导。因此,也使得课堂气氛显得有点沉闷。

上课时,觉得自己的思路很清晰,就是围绕着“可怜”和“可敬”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教学。但这样“大刀阔斧”的设计,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要求教师的精心组织,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在这一点上,我和学生都显得准备不充分。

反思整堂课,其实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可怜”和“可敬”人为分割。遭受了不幸,海伦是可怜的,可她不是勇敢地活下来了吗?坚强地挺过来了吗?这不仅仅是可怜!分明让我们从心底里感受到了海伦的坚强、勇敢,她是可敬的!同样,在学习盲文和说话的过程中,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她可敬的一面。然而,海伦当时所面临的困难也让我们感到一阵揪心,这又何尝不让我们为之感到可怜呢?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把海伦的“可怜”和“可敬”结合在一起比较合适。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3

一、创设情景,体会不幸

只有深入了解海伦的不幸,才能很好地感悟她不屈不挠、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你从哪里读到了海伦的不幸?"让学生走进文本;接着提出:“在我们看来,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你又见过哪些美丽的色彩和景色?”我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捂住耳朵装聋。

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之艰难,对海伦的不幸感同身受。正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不幸的姑娘,却创造了奇迹,怎能不令人敬佩?怎能不令人震撼?从而为顺利理解全篇课文做好铺垫。

二、紧扣主线,感受不屈不挠

文章就是通过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也紧紧围绕这一条线组织教学。

在教学“学习盲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想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时的情景,来进一步体会。

在教学“练习说话”时,同样先让学生找出反映海伦不屈不挠的具体句子。引导想象海伦练习说话怎样“夜以继日地努力”,“怎样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特别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的困难程度有多难,我让学生思考认识到自己是靠听觉来学习说话的,体会到了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是很困难的。从而进一步体会海伦要学习说话的艰难,但她学会了说话,而且也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可想而知海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从而让“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明析起来。

三、文本拓展,感悟伟大。

课中再现海伦的语言,补充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段, ……此处隐藏10856个字……节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让我获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优点:

1、查字典环节的设置,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重要意义。

2、生字词辨析环节,讲解仔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素养。

3、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通过展示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图片理解词语。

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用语应简洁明了,板书有序,字迹工整。

2、导入语,以提问的方式切入主题,让学生来交流故事人物背景。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3、由于是教授五年级学生,生字词教学时间应适当,不可过长。并且,要挑出难写生字,进行范写,然后指导练习,同时注意纠正学生写作姿势。生字词要挑出重点词语,不可展示过多。

4、学生分段朗读过后,应进行“生生评价”,把评价权留给学生。

5、读中感悟,知识点应让学生自己把握,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不可一味灌输。

6、把握好教学步骤和教学节奏,主次分明,环节有序。

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同各位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倾听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意见。 让我更清楚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快成长起来。“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都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充满创意的艺术,不知满足,不懈追求最美好的境界,是我们一起的目标。努力创设高潮迭起,真情涌动的课堂,需要我们多向思维,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战略。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还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动了,陶醉了、感动了、成长了……正如李长红老师所说,“多考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将每一节课当成同学精神与人格丰富、完善的新的起点,教师应不囿于已有的经验,多一些用心与开拓,站在同学的角度来预设我们的教学。经历一次次难忘的情感之旅,心灵之旅后,课堂才真正走向一个更美的境界。”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3

不知为何,读着这篇课文,我被海伦凯勒感动着,我一遍遍地读着《海伦凯勒》,咀嚼着文中的每一句话,感觉那么的不可思议:多么不幸的孩子,一岁半竟遭遇那么大的'不幸!多么坚强的孩子,摸盲文,拼单词,感知世界,学会说话是那么得艰辛,却又那么得执着!多么令人敬佩的女性!身残志坚,热爱生活,关爱大众,取得了超出常人的成就!这是怎样一种学习,怎样一种生活,怎样一种人生呀?惊叹!佩服!惭愧!

我想学生读这篇课文也会如我一样被感动,被折服的。我不需要设计问题去引导学生读、思、悟,还是让学生在原生态下学习、感受吧。于是,教这节课,我只是让学生做了这些事:

1、读课文。认认真真地读课文三遍,在受感动、有感想的地方写上批注。

2、交流批注。逐段交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同时倾听大家的交流,相互启发。

3、回家蒙上眼睛、堵上耳朵15分钟,感受无声无色的世界。

4、搜集海伦的生平事迹介绍资料,课上交流。

5、听老师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

6、写读后感。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4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讲了海伦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之后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刻苦地学习知识,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文章就是通过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也紧紧围绕这一条线组织教学。

不屈不挠之一——学习盲文。我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想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时的情景,来进一步体会。

不屈不挠之二——练习说话。同样先让学生找出反映海伦不屈不挠的具体句子。引导想象海伦练习说话怎样“夜以继日地努力”,“怎样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特别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的困难程度有多难,我让学生试着也摸摸口型和嘴唇颤动的情况来体会发音的难度。学生自己体会到了就摸口型和嘴唇来了解意思是很困难的。从而进一步体会海伦要学习说话的艰难,但她学会了说话,而且也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可想而知海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多么的不屈不挠。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5

本文是一篇传记,简单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海伦的经历。要想让孩子走进海伦,必须让孩子们充分地阅读文本,读出文章所没有提及的内容。让孩子在阅读中充实文章的内容。由概括的语言展开想象,并要求联系自身实际,丰富海轮的经历。

文章开头描写了海伦生活在无声的、黑暗的、无语的世界中,她为此脾气越来越暴躁。为了让学生明白她为何会,我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闭上眼睛,捂上耳朵,紧闭嘴巴,试试看能坚持多久,写一篇体验日记。很多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一开始还觉得好玩,后来都忍受不了,这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海伦每天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美丽的献花她看不见,慈爱的妈妈她看不见,明媚的阳光她也看不见;悦耳的乐曲听不到,万籁的.声音听不到,就连妈妈的呼唤也听不到。她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而且,所有的苦楚又没法述说,憋在心里,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健全人是多么的幸福。”……

有了这样的体验,在时,对于人物的理解和把握就轻松多了。关于海伦学习的,课文写得很精彩,我就让学生反复读悟,从中感受她为了和人交流,花了难以想象的心血。例如,在教学学时,我让学生自己读,找出描写刻苦地句子,写批注。在交流时,很多同学都找了这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他们有的从“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血”等词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地心血,做了常人难以做到地努力。有的从“如饥似渴”地原意来体会,她地学习就像“干燥地海绵”,就像“渴极饿极的急需食物的人”;有的还联系自己,自愧不如……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为刻苦而感动,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海伦学会盲文后,打开眼界的那个片段时,我让学生和第一段对比读。我读:“从此,她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生读:“我常常感受到一阵微风吹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海伦此时的心情。学生说,从这段想象中体会到了海伦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兴奋。她从没有看到过世界什么样,却能真切的感受“微风的柔”、“花瓣的美”,可见,知识对海伦的重要及给她带来了勇气和信心。

学完课文后,我请学生用一句话写出最想说的话。不一会儿,一句句话诞生了。“海伦,你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真令我!”“海伦,看到你,想想自己,我恨惭愧,我一定以你为。”“海伦,生活的强者,命运的主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我们以海伦为榜样,共同努力学习吧!”……很多学生都写佩服她的勇气,佩服她的不屈不挠,都表示要向她学生。这样,榜样就在不知不觉中竖起。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