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育随笔汇编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育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教育随笔1小班孩子喜欢玩胶泥,我便找来一些胶泥作品图片贴在桌面上。开始,孩子们对图片并不感兴趣,仍沉浸于团汤圆、搓面条,我想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需要慢慢等待的,所以我没有马上介入。几天后,我看到几个孩子围在桌子前看着图片:“这是棒棒糖。”“我喜欢饼干。”“我要用胶泥做棒棒糖和饼干。”“饼干好吃,可是上面的洞洞怎么做出来的呢?”瑞瑞自言自语着。
我继续观察孩子的言行。只见瑞瑞做出“饼干”后,用手指在“饼干”上戳洞,觉得洞洞太大,又改用叉子戳,但发现洞洞不够。见瑞瑞捣鼓来捣鼓去,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我正想介入。这时,圈圈参与到了做饼干的活动中,她用小棍在“饼干”上戳了好多洞洞,瑞瑞发现圈圈戳的洞就是他想要的,于是,学着圈圈拿小棍给“饼干”戳洞洞。“饼干做好了!”瑞瑞快乐地喊了起来。从瑞瑞的眼神中我能感觉到他此刻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随后,“棒棒糖”“蛋糕”等不断在孩子的游戏中产生,“棒棒糖”的花色品种、“蛋糕”上镶嵌的物品等都是孩子们重点探究的内容,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们仔细观察、动手动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从只会团汤圆和搓面条到做出“棒棒糖”“饼干”“蛋糕”等,始于那几张普通的图片,它们拓展了孩子的视野,给孩子的操作提供了支持,让孩子有了新的发现和探究的兴趣,在快乐的玩耍中进行了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教育随笔2在常人眼里,他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小淘气”。一次,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当老师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用肢体动作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时,他一直躺在地上……我问他为什么要躺在地上,他的回答却让我体会了一回童真。他说,躺在地上,听着音乐,就想到自己像躺在草地上一样,小草软绵绵的,还看到了蝴蝶在飞,听到了小鸟在叫……
上学期,班里招收了十几名幼儿园周边农村的孩子(包括他),他们在刚入园时根本不听召唤,同伴之间也常常用肢体冲突代替言语沟通,给教师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一天,他爷爷告诉我,说他在家常“耍死狗”(陕西方言,无理取闹的意思),一闹起来,就会在地上打滚,任凭爷爷怎么做,也不肯起来,一直要闹到精疲力尽才肯罢休。
知道了这一情况后,我想,与其对他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还不如将此视为一个教育契机。一次户外活动时,我问他:“听你爷爷说,你在家喜欢在地上翻滚,而且翻得挺好,是吗?”他的眼睛一亮,很兴奋地点点头。我接着说:“那今天我们来一个翻跟头比赛,比谁翻得好,怎么样?”我的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于是,我趁热打铁,组织大家用地垫在地上铺出了一条直直的“路”,同时提出了活动要求:(1)所有人必须按次序轮流翻跟头;(2)必须在拼好的地垫上往前翻跟头;(3)到了终点后再掉头翻跟头返回起点。大家对这项活动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我宣布活动结束了,还有很多孩子说要继续玩这个游戏。我便抓住时机,向孩子们承诺:只要你们在活动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以后老师天天组织你们玩这个游戏。
说来也真神奇,随着翻跟头游戏活动的持续进行,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慢慢步入了正常轨道。他爷爷告诉我,在家他比原来听话多了。后来,我把翻跟头游戏命名为“翻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还为这个游戏配上了背景音乐《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于是,他更是乐此不疲。在本学期的春季运动会上,这个游戏被指定为表演项目,孩子们的表演得到了家长和其他小朋友的.赞赏。
他的变化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比强行制止要明智和有效得多。这件事也让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宽容,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分享;这件事还让我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感谢他让我构思出这样一个精彩的游戏活动。
换个角度看他,其实他真的很可爱!
教师教育随笔3通过读一篇文章我的感受有很多。接下来我从4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这位老师接过这个新的中班,就对这个班的孩子进行了诊断,做到心中有数,在以后的施教过程中,才会有针对性的方法!她选择得方法是通过绘本阅读,讲故事比赛,锻炼孩子的胆量与语言的表达!这一点让我觉得作为一个幼儿老师必须要清楚的了解每一个孩子!
其次,在组织讲故事比赛时,其他小朋友都很棒的讲述了自己准备的故事,只有牛牛,没有讲故事。正是这样,当其他孩子都有奖状,很开心的`时候,牛牛没有,这也引发了后面“讨要”礼物的话题!牛牛爸爸的做法确实是在很多老师眼中都毫无意义!但是后面在专家解决问题中也提到:老师有没有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或许是孩子没有准备好!如果老师听孩子把话讲明白,说清自己想说的,是不是就不会出现牛牛不讲故事,也不会出现没有得到奖状不开心,更不会出现“讨要”礼物的事情!这一点让我想到,老师平时要多跟孩子们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多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说出来了,老师了解了,才有助于发现孩子的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专家提到亲子谈话最重要!家长要做到多倾听,少打断。多带孩子出去玩耍,接触外面的世界,多一些视野!多跟小朋友接触,懂得如何跟小朋友们交往!可以让孩子当我们的小帮手,如给孩子安排值日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可以给孩子一个优先选择权,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选择,而不是家长老师一味的给孩子安排好的,你就是选择这个!当孩子做的很棒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孩子还会很高兴的接受下一次任务!
最后,提到家园合力!老师要做到及时跟家长沟通,沟通孩子在园的表现。家长也要跟老师沟通,沟通孩子在家的表现,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健康的快乐成长!
教师教育随笔4你不是父母的儿子,因为你不称职,你是大山的儿子,因为你和青山的感情深;你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你却是一位最优秀的人民教师。——题记
李振华老师,在十五年前我就认识你,我去过你工作的地方,去过你的学校,你的事迹曾激励我勤奋工作,激励着我的成长。我曾有过李老师的欣慰和感动,我永远不会忘记“二零零一年八月的一天,学校撤并,组织上让我去中学任副校长,晚上我的家里坐了满满一屋子家长,他们要求我继续送他们的孩子毕业,继续给他们的孩子上课。这件事是我平生最感动、最骄傲的事,因为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也使我真正感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
看着电影《留住青山》,我的眼睛一直模糊着,心头禁不住阵阵颤动,泪水禁不住流下来。李老师你平凡,平凡得别人做不到,你有山一般的胸怀,水一般的深情,你曾告别了绵绵恋情,你曾承受了对父母一生的愧疚,你把根须深深地扎进了蒙山沂水。园丁把花看作是爱护的对象,你把学生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你比园丁要伟大的多, ……此处隐藏7667个字……/p>
眼看着“楼房”就要倒了,这时小宋似乎发现了“危险”,放慢垒高的速度,并且轻轻往上加游戏棒,可歪歪扭扭的“楼房”还是轰然倒塌。
小宋看着杂乱的游戏棒有点泄气,不过他没有像其他幼儿那样马上离开,而是拿起游戏棒又开始拼搭起来。但当天的区角活动时间即将结束,小宋已经来不及进行第二次尝试。
看着小宋,还有桌子上那一堆其他孩子“造楼”失败的结果,我在区角游戏评价时,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房子越搭越歪?为什么好多小朋友搭的房子最后会倒呢?”
孩子们争着发表想法。
“没搭整齐。”
“上下要对齐。”
“搭的时候要轻轻放,不能碰歪下面的游戏棒。”
我赞许地点点头。
第二次成功
第二天早上,小宋又一头钻进操作区,拿起一罐游戏棒,开始了第二次探索。
我轻轻走到他身旁,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只见他和昨天一样,仍然先拼了个正方形,四边对得整整齐齐以后,再一层层往上加。这次,他每加一层,都会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捏着下面一层游戏棒挪一挪,直到对齐才满意地继续往上加。有几次在放游戏棒的时候,不小心碰歪了下面的棒子,他就把刚放好的游戏棒取下来,把下面的棒子重新挪正,然后再搭。
看他如此专注,我轻轻走开,去其他区角指导。
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小宋喊道:“老师,快看!我全部搭完了!”
“真的吗!”我走过去看。
“今天没倒!”小宋好兴奋。
“今天怎么没倒呢?”我装作不懂。
“我是对齐搭的。”小宋自豪地说。
我拿起照相机,拍下小宋和他的成功作品。
在当天区角活动后的评价环节,我展示了小宋的成功作品,还表扬了他的专注和精细,接着又将自己提前搭出的不同“楼房”照片展示给幼儿,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甚至六边形的楼房。孩子们豁然开朗,原来游戏棒可以搭成不同形状的“楼房”。之后,我“刁难”大家:“想一想,自己还会搭什么形状的房子?谁搭出来了,我帮他拍下来哦!”
“可以搭房子形状的。”
“搭梯形的。”
第三次挑战
我以为,有了昨天的成功,小宋第三天不会再玩游戏棒了。没想到,当值日生的他放下抹布就来到操作区,好像这里有个巨大的磁铁在吸引着他。
这次,小宋拿起游戏棒想了想,接着横一根、竖一根、又斜一根地搭了起来,一会儿就用五根游戏棒拼好了房子的形状,这是一座有三角形房顶的房子。相对过去搭出的抽象形状,实物形状相对不容易稳固。我想提醒,但还是忍住快要脱口而出的质疑,决定等一下看看再说。
刚开始,小宋努力地一层层对齐游戏棒,再往上垒,可是搭到第二、第三层,楼房就散架了。他把游戏棒拨到桌面一边,在桌面中间又搭了一次,可“房子”仍然散架、倒塌。
我仔细观察,发现小宋在用游戏棒搭房子时,接头的地方搭得太少,垒的层数稍多后,接头处容易滑脱。但小宋一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在反复尝试中不断失败。
小宋开始不耐烦了,收起游戏棒想放回罐子中。
我想得“扶”一把了,赶紧故作疑惑地问道:“怎么回事呢?看看接头的地方呢?”
小宋仔细看了看游戏棒散架的地方,似乎有所发现,他想了想说:“好像是这里散了。”
“那怎么办呢?”我追问。
“接头的地方应该多搭一些。”他肯定地回应。
“那再试一试吧!看看是不是这样?”我鼓励他。
他重新开始尝试,有意在两根棒子接头的地方多搭一些,这样就牢固多了。他一层层地往上加,难度逐渐加大,不仅要上下对齐,还要注意接头不能滑脱,小宋似乎更兴致勃勃了。
区角活动结束的`时间到了,小宋搭到了第六层,房子仍然稳稳当当。
“我明天要把它搭完。”小宋自信满满地对我说。启示与思考
原来,我认为,游戏棒能训练孩子手部动作的细致性、准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现在,通过和幼儿一起尝试和探索,我发现低结构化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激发幼儿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学习品质。班上许多孩子第一次玩游戏棒都以失败告终,原因除了没有掌握对齐的方法,更是由于学习品质方面的缺陷——完成任务不够有坚持性、游戏时不够专注、遇到挫折就放弃。
观察解读孩子的发展应该是指导区角活动的前提和关键。如果没有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思考,我对小宋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自由不受约束、比较自我、缺乏同理心等方面,而忽视他所具备的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等难能可贵的品质。
在小宋玩的过程中,我先通过观察解读他的行为,了解到他是个喜欢挑战自己、愿意不断尝试和思考的孩子,因此决定给予他最大的探索空间。观察更让我及时发现他遇到的困难,并根据他的经验和能力及时提出新问题,促使他思考和解决。
支持幼儿不等于包办代替。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合格支持者,一定要把握好支持的时机,做到在失败后交流经验,在成功后反思方法,在孩子怎么都想不。明白时点到为止。我运用同伴交流、讨论反思、问题探究等方法给予小宋支持,但这些支持方法都不是代替。我们可以示范、可以教,每次只教一点点,不要一下子都告诉孩子,不要一下子帮孩子做完。扶一把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走得更稳更远。
充分等待,给予孩子充分的尝试机会。小宋玩了三次游戏棒,我始终都在克制住内心想“教”的冲动,耐心等待。区角活动常常是教师历练自己耐心、学会等待的机会,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能力的机会。
不断提高游戏的难度。有难度,才有挑战,挑战对于保持和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有着巨大作用。提高难度可以通过调整玩法、增加辅助材料等很多手段,这样也可以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区角活动中,甚至是更多不同的活动中,努力关注每一个孩子,努力做到观察、等待、激励、支持、挑战,那么,区角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教师教育随笔15这些天,我们开始学习武术健身操,运动量大了一点。
涵涵是个内向、文静的小姑娘,由于她平时不太喜欢活动,总给人比较柔弱的感觉,但是她学什么像什么,学起来很认真也很卖力,可是每天的运动量,对涵涵来说有些超量运动了,昨天她做操回来,有气无力地对我说:“我,我好累呀!我的腿很疼。”“哦!是做操累的吧!我帮你揉揉好吗?”我让涵涵坐在我的腿上,一只手帮她轻轻地揉揉小腿,她笑眯眯地对我说“好舒服呀!”是啊!
带了半年的孩子,在我跟前无所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哪里不舒服会自然地告诉我,我对待她们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她们的喜怒忧愁、言行举止,都看在我的.眼里,她们的不开心、不快乐、不舒服也会牵动我的心,在给涵涵揉腿的同时,我也不停地鼓励她,尽管做操很累,但是也要坚持,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可以半途而废,要做一个坚强、不怕劳累、不怕吃苦的好孩子,还有,涵涵平时要多锻炼,多吃点饭,不挑食,身体就不会觉得那么累了,涵涵非常理解我说的话,并表示一定尽力做到,涵涵又高高兴兴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