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教学随笔

时间:2025-10-11 06:39:08
语文初中教学随笔

语文初中教学随笔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初中教学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初中教学随笔1

一次,在批阅到一位初二女生的一篇作文《那一天》,她是这样叙述的:上个星期天的早上,母亲要求我在家里好好学习后,可我一肚子的不乐意,就趁母亲下地干活时,我偷偷溜出来。正巧,一出门就碰到了村里的三位女友,她们邀请我打麻将。尽管我当时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可我还是欣然同意了。没想到我的手气那么好,“空手套白狼”,足足赢了二十元。这真是快乐的一天!

又一次,一位学生在他的一篇作文《那一次,我真难受了》里讲这样一件事:一天,我在市场里看到地上有一张一百元钱,不知是谁掉的。我不敢捡。于是我去找一位胆子较大的朋友来捡。谁知,那位朋友将钱捡走后,一分钱都没分给我。我真后悔!

毫无疑问,以上两位学生写的都是他们的真情实感,那我们教师该如何看待学生的这种真情实感呢?

多一份同理心。对初中生,教师要多一分的体谅,将心比心,不要以成人的尺寸来要求。毕竟他们生活阅历浅,对事物的认识尚欠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

多一声感谢。向学生多道声“感谢”。感谢他们对你的信任。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够在自己的作文里向老师畅所欲言。为了拥有这来之不易的信任,老师断然不能直截了当否定了学生的这种真情实感,加以嘲讽,而是将学生的这份情感当作学生与老师心灵沟通的桥梁。老师借助这桥梁可以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在世界,发现和了解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程度,从而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为教师不能仅仅地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技巧,更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巧抛“绣球”。把在批阅作文中发现的情感认识问题当作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争辩,各抒己见。在学生的辩论中,学生越发明白到好的作文不能单凭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还要注重作文主题的健康性。从此,他们再不会认为自己不好好地呆在家学习,而逃到外面与别人打麻将,为自己的“空手套白狼”而乐不可支是正确的事。他们对“理”的渗透性就愈强了。如,有的学生在写自选作文题目里,有个女生写这样的作文题《如果我是男孩》。她在文章里无不流露出对当男孩的向往。教师在评讲作文时,便将这位学生的观点抛给其他同学,让大家一起来议一议,论一论,教师再从中引导,帮助学生明白男女平等的道理,帮助女生打消自卑感,鼓励女学生相信自己是半边天。

语文初中教学随笔2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语文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随笔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对学生的写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分析了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并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文主要是通过给定命题或者自由创作,培养学生对文字和语文逻辑的掌握能力。随笔训练是语文作文的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即兴的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丰富自己的写作灵感,为作文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随笔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

(一)形式灵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初中作文训练中有很多种训练形式,但是随笔训练的形式更加的灵活。随笔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过多的要求,主要就是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这种训练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大胆的发挥,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准备。

(二)思想自由,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思想是写作的重中之重,作文主要就是锻炼学生对思想的总结。随笔训练的形式,不局限学生的写作思想,学生可以在创作中尽情的发挥,大胆的进行思想表达。学生还可以将社会现实中的情况在创作中如实的进行表达和还原,充分的展现学生的真实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思维是写作的重点,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模式,拥有了正确的写作想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随笔训练在形式和思想上较为自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写作思维的延伸,对学生写作思维和创作灵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笔训练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拘束、能够随性的发挥,这些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促使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二、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措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作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在作文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素材和灵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创作成果。在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好奇,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在随笔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趣味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养成随笔训练的习惯,而且趣味课堂也可以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二)以素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写作主要是学生通过一定的素材,进行自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在学生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学生对素材的积累极为重要。只有创作灵感,而缺失素材的积累,学生的作文就会特别的空洞,没有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报纸,观看新闻、影视作品等进行素材的收集和积累,然后在进行随笔训练和作文写作。学生在素材收集时一定要进行素材的整理和记录,并在这一阶段进行随笔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对素材的掌握,还可以通过随笔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丰富自己对素材的理解。

(三)以生活为媒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种事物或者行为的看法和观点。在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以实际生活为媒介,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灵感和素材,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七年级作文专题一“写人作文指导”,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引导学 ……此处隐藏10248个字……教授技巧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阶段.学牛.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手法都相对不够成熟,因此时常导致学生在对事例描写的过程中写的十分简易,犹如记流水账样,严重缺乏可读性。基十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在随笔训练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如何通过写作技巧来将生活中的素材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i卜.学生可以在随笔训练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可以想到的ig言來最完整、最真实的还原,时的请假。例如,学生在进行随笔写作题n为《妈妈买衣服还价》的内容中,原文是如下描述的:今天天气很好,我和妈妈去逛街买衣服,妈妈走进一家服装店,指着一条裙子说“这件多少钱?”。老板说:“160元”。妈妈说,“太贵了!”老板说,“给你便宜些吧丨150元!”妈妈说:“那算了,我不买丫!”我和妈妈走出了服装店。在阅读完这段随笔的内容后口j以发现这是一篇明显的'记流水账的文章,教师可以将这一文章作为范文,让教授学生如何将发生的事件、涉及的人物描写的生动具体。例如,今天天气终于放晴了,正逢周末,我和妈妈一同开心的外出逛街,街道上熙熙攘摟的人群丨分热闹,七着走着妈妈看到在橱窗中的一件裙子十分喜爱,在橱窗驻足了好一阵子。这时老板热情的迎卜.来,让妈妈进店看苕,等等。教师教授学生生活化的写作技巧能够让学生将牛活屮观察到的事物最为真实、最为完整、最为生动地展现出来,以最大程度地达到随笔训练生活化的目的。随笔训练的生活化教学创造了和谐、平等、活跃的初中语文课堂。学生们在进行随笔训练的时候所选择的写作素材、所进行的写作内容都足源自丁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积极的观察生活、主动地累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语文初中教学随笔15

(一)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坚持“只写了解的东西”的原则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道听途说的材料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够发掘出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比如: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挚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汨汨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又能给以农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集农村之言

“立夏不下,犁扒高挂”讲的是春旱应早作好积水灌田的准备,比如“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3、体验农村生活写日记

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达到拓展范围的目的',这样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产生了。

(二)拥有素材后,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比如有老师这样强调作文“六不准”: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如果是写天气,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等。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风吹过,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子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则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儿,行人身穿大棉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绝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令人生厌,无病呻吟让人恶心,只有真情实感让人开怀,掩卷深思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就没有了灵性。

(三)教法应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但经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却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

1、教师应身先士卒

许多语文教师教人作文自己却不会作,虽然现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他们不会去自主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是乐意学的。因此老师自己先作一篇来谈其中包含的生活体会,写作技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平时教学中一些课讲解时,做好引导,比如沈复的《童趣》一文就极富想象力,蒲松龄的《山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而发挥想象。

3、创新思维的引导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瓢,移花接木,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的展开的训练方式。如一块红砖的作用、一支铅笔的作用,同学们自由的想象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学习之后,请大家续写于勒的命运。这样的习作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拓宽了习作的道路,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批改作文激发兴趣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是事实,但却是他们冥思苦想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师在批改时首先做到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的。

老师在批改时应快,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不足或进步。同时作文的批改应解决具体问题,不仅是评改字、词、句,还应指出修辞、语法上的不足,更应在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问题上细致修改。

5、厚积薄发,提高写作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广泛阅读课外书,吸取前人经验,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让学生带回家阅读。班上学生也可以凑钱订一两份杂志――《读者》、《意林》等广泛阅读。

其次收集农村素材。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和特点,记录好只言片语,在真正写作时引用进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有了,内容丰富了,农村特色也得到体现。

6、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力求创新。

《语文初中教学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