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1游戏玩法:
1、教师使用帽子做点兵点将游戏。每唱一拍就点一个幼儿,当唱到句末拍到的幼儿就唱回声部分。
2、領头人(戴帽子的)领唱,幼儿演唱回声部分。当唱到“藏在哪个袋子里?”时找到一棵挂着小袋于的树站在树帝。领头人请一名幼儿取下并打开袋子,根据里面的线索寻找钥匙。领头人将帽子交给取袋子的幼儿作为下一轮游戏的领头人,带领大家再次寻找钥匙,反复游戏,直到找到合适的钥匙打开宝箱取出宝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自由、诙谐的'风格和回声结构,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3、能以友好、亲切、互相逗乐的态度进行游戏,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森林背景;小袋子6个;线索卡片;领头人帽子一顶;藏宝套箱;钥匙2把(藏在袋子里);非洲鼓1个。
经验准备:有“回声”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1、入场,初步体验回声游戏。
2、发现宝箱,以“回声游戏”的方式学习歌曲
(1)随鼓乐尝试以“回声游戏”的方式按节奏朗通歌词。
2)随鼓乐以“回声游戏”的方式学唱歌曲。
(3)完整学唱歌曲。
(4)分组对唱,学习领唱和回声。
3、点兵点将游戏,现固熟悉歌曲。
游戏玩法:数师使用帽子做点兵点将游戏。每唱一拍就点一个幼儿、当唱到句表拍到的幼回声部分。
3、寻宝游戏:边歌唱,边寻找开宝箱的钥匙。
游戏玩法:领头人(戴阳子的)领唱。幼儿演唱回声部分。当到“在哪个袋子国?”时找到一棵挂着小袋子的树站在树旁。领头人请一名幼儿取下并打开袋子,根据里面的线寻找领头人将帽子交给取袋子的幼ル作为下一轮的領头人。常领大家再次寻。反复游。直到找到合适的钥匙打开宝箱取出宝贝。
4、找到钥匙打开宝箱,取出宝贝,活动结東,出场。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秋天》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玩游戏,在游戏情节的暗示下遵守规则,知道“树叶到处睡地上”时身体静止不动。
2、仔细观察秋风吹落叶的情景,在教师和同伴的启发下,创编树叶飞舞的不同动作。
3、乐意参加集体音乐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观察过清洁工用扫帚、箩筐等清洁工具清扫和装运落叶的工作过程。
2、干净的扫帚及清洁工服饰各一。(可寻找一个有大树和落叶的草坪作为游戏教学的场地。)
3、幼儿用书《秋天》。
4、《小朋友散步》音乐磁带和《秋天》歌曲伴奏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复习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小朋友散步》,以小朋友散步去秋游的情节走步到达选择好的`教学游戏场地。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树叶飞舞的不同动作。
引导幼儿观察树叶飘落飞舞的情景,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树叶飞舞。
教师:秋天来了,树叶是怎么从树上飘落下来的?请你来做一片小树叶,用你的身体动作学一学。
教师从幼儿创编的树叶飞舞的不同动作中,选择两三个,引导全体幼儿用动作模仿学习。
3、欣赏教师演唱歌曲《秋天》,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学唱。
幼儿边做小树叶,边观看教师随歌曲伴奏磁带演唱歌曲。
教师随歌曲伴奏磁带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创编树叶飞舞的不同动作,表现歌曲“树叶到处飞呀飞”的内容。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歌曲演唱,边唱边做动作。
4、幼儿学习玩游戏。
教师穿戴清洁工服饰,出示清洁工的工具,帮助幼儿回忆清洁工是怎样清扫和装运落叶的,引导幼儿进入游戏情节。
教师:现在我是谁?拿着扫帚干什么?你们来当小树叶,我们共同来玩扫落叶的游戏吧。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游戏规则,当唱到“树叶到处睡地上”时,身体静止不动,被扫到的小树叶要移到场地中间。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分角色边演唱歌曲《秋天》边玩游戏。当歌曲唱完时,清洁工开始扫落叶,清洁工随歌曲伴奏音乐,按节奏一下一下地扫落叶,幼儿在场地中间,要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并提醒自己遵守游戏规则。
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玩游戏1到2次。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
1、通过掌饰的暗示,明确各自的角色进行演唱。
2、学习指挥和看指挥,分角色演唱歌曲《青蛙和蛤蟆》。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青蛙、蛤蟆的掌饰各一个。
2、已认识过青蛙和蛤蟆,知道它们叫声的区别。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蝌蚪》。
1、注意唱准歌曲中的3/4、2/4拍节奏。
2、边唱边表演,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特点。
二、出示掌饰,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掌饰,教师一手套青蛙掌饰,另一手套蛤蟆掌饰。)小朋友,谁来了呀?(青蛙和蛤蟆)
2、你们听过它们的叫声吗?谁来学一学?(青蛙“呱呱”,蛤蟆“咕咕”。)
3、“想和青蛙、蛤蟆做游戏吗?你看,它们已经准备好了。谁出来,我们就学它的叫声。”(幼儿根据教师不规则地出示掌饰,发出它们相应的叫声。)
4、“想动动小手自己表演吗?请小朋友伸出双手,一只手做青蛙,另一只手做蛤蟆。”(幼儿用双手模仿掌饰的动作,然后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
三、学唱歌曲《青蛙和蛤蟆》。
1、“配上音乐,它就更好听了,我们来试一试吧。(教师和幼儿轻声地跟随歌曲音乐旋律学唱歌曲。)
2、幼儿在教师掌饰的提示下练习歌曲。
四、分角色演唱歌曲《青蛙和蛤蟆》。
1、将全班幼儿分成两部分,分别扮演青蛙和蛤蟆,在教师掌饰的暗示下,分角色7—8、11—12小节齐唱。
2、教师交换掌饰的位置,幼儿交换角色歌唱。
3、教师用指挥动作进行分角色歌唱。
4、幼儿尝试做小指挥,指挥幼儿分角色演唱。
五、重复欣赏《小乌龟爱妈妈》。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快乐地唱起了歌。小乌鸦也在照顾它的妈妈,我们都来学学可爱的小乌鸦吧!”可以边听边用动作即兴表演。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4活 ……此处隐藏8274个字……感,肢体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熟悉茉莉花这首歌曲,在活动中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并能随音乐做活动。
【活动重点】随乐句变换茉莉花的不同形状;歌曲的卡农
【活动难点】卡农的合作
【活动准备】木琴、三角铁、自制魔法棒
【活动过程】
◎活动一——茉莉花造型
1.老师演唱歌曲《茉莉花》,让小朋友听老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老师再演唱歌曲,然后让小朋友用动作做出漂亮的茉莉花的样子,并且随歌曲摇摆
3.小朋友们围成圆圈,老师拿自制“魔法棒”站在圆圈中间。
4.老师拿自制“魔法棒”,一边演唱,一边用“魔法棒”轻轻指点小朋友,点到谁谁就要用身体做出茉莉花的样子。并且鼓励小朋友变换不同形状的茉莉花
1.老师以乐句为单位,一个乐句点一次。这样反复的唱,直到每个孩子都点到。在反复演唱中让孩子熟悉歌曲,感受乐句。
2.再做活动,以小节为单位,每小节点一个小朋友,点谁谁就变成茉莉花并演唱歌曲。以个体的形式初步先感受歌曲的多声。
◎活动二——卡农茉莉花
1.把孩子分为若干组,以小节为单位,老师用“魔法棒”指哪一组,哪一组的学生就变成茉莉花开始演唱歌曲,感受集体的多声。
2.把孩子分为两组,老师用“魔法棒”指挥,第一组和第二组前后相差两小节演唱,做歌曲卡农。
3.把孩子分为四组,老师用“魔法棒”指挥,每一组差一小节做卡农演唱。
【活动提示】
上例中分为两组,孩子熟练了,我们还可以把孩子分组,加大难度,这样
多声效果更强。注意先后相差的.拍数要安排合理。
◎活动三——顽固伴奏演唱
1.老师与孩子们围圈坐下。
2.老师让幼儿们用表情来表现出闻到茉莉花香的样子。
3.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说“茉莉
花儿香—”,然后做闻花香的动作。
4.老师和幼儿一起“闻花香”,然后,孩子们听老师口令,开始有节奏的说“茉莉花儿香—”,老师演唱歌曲茉莉花,注意顽固伴奏音量要弱些。
5.把孩子们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做顽固伴奏。
◎活动四——音条琴的伴奏
1.把音条琴摆成五声音阶的键,无用的取下。
2.用固定音型“ 5356
1'— ”来演奏“茉莉
花儿香—”
3.请每个小朋友尝试在音条琴上演奏以上的“ 5356
1'— ”
4.老师演奏音条琴固定音型,请小朋友演唱歌曲,然后在交换进行演奏
5.把孩子们进行分组,请一部分小朋友演奏固定音型“5356
1'—”,另一部分小朋友进行演唱。
6.交换在音条琴上演奏固定音型,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演奏伴奏。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14目标:
1、让幼儿感知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体验打击乐与唱歌相结合的音乐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准备:
1、歌曲录音
2、歌曲对应图谱
3、三角铁 木鱼 手铃
4、盘碗杯碟与幼儿人数相等
过程:
一、游戏《听声音,猜猜猜》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猜猜看的游戏。
2、教师分别敲打三角铁、木鱼、手铃、盘、碗、杯、碟,幼儿猜并认识盘碗杯碟。
二、学习歌曲
(一)幼儿听歌曲一边,提问歌曲的题目
(二)再次欣赏歌曲。
1、学习节奏xx xx|xx x|
2、幼儿练习用盘碗杯碟敲出节奏。
(三)第三次欣赏音乐
1、说说歌曲里面还唱了什么?
2、幼儿问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四)幼儿看图谱唱歌曲数次。
三、幼儿运用盘碗杯碟合作表演。
四、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盘碗杯碟一样,能发出好听的'声音的东西,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并和家人一起来表演这首歌曲。
观摩感:这是我班陈老师上的一节艺术课,这节课用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上,气氛活跃了整个现场,而且孩子也觉得很新奇,原来生活中的一些用具也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并且切合实际,紧贴生活,让一节艺术课音乐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15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ABA”曲式结构,感受A段欢快跳跃,B段抒情连贯。
2、教幼儿学会轮唱、领唱、齐唱,尝试用记忆中最深刻的人和事仿编B段歌词。
3、引导幼儿用歌声抒发毕业前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活动准备:
以前学过毕业诗,PPT,小鸟和娃娃指偶
活动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诵毕业诗
1、教师按音乐节奏朗诵毕业诗。
2、幼儿学习按音乐节奏朗诵毕业诗
二、欣【赏《毕业歌》,感受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1.教师播放课件歌曲,请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毕业歌》。
提问:歌曲有几段?哪些地方的旋律是一样的?哪里是不一样的?
2.分段欣赏歌曲,比较感受AB段不同的性质。
三、分段跟唱
1、老师用小鸟和笑脸娃娃的指偶边演示边范唱,
2、帮助幼儿感受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四、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集体齐唱
2、男孩唱第一、第三段,女孩唱第二段。
3、请个别幼儿领唱第一、第三段,全体幼儿唱第二段。
4、提醒幼儿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
教师播放课件第一段,听了这一段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欢快的.跳跃的)再次播放,请幼儿尝试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应和,如:拍手。
教师播放课件第二段,听了这一段歌曲,你又有什么感觉?(抒情的.连贯的)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如:身体摇摆。
教师播放课件第三段,这一段歌曲,和前面哪一段歌曲的感觉很像?听起来怎么样?(和第一段一样)再次播放,请幼儿用动作表现。
五、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教师播放课件歌曲,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提醒幼儿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
师生齐唱第一段和第三段,幼儿单独演唱第二段。
幼儿齐唱第一段和第三段,女孩单独演唱第二段。
幼儿齐唱第一段和第三段,男孩单独演唱第二段。
2.请幼儿自己设想演唱的方法,在演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引导幼儿用欢快和跳跃的方式演唱一、三段,而以抒情的方法演唱第二段,并通过练习让幼儿正确掌握。
六、延伸活动:(学习仿编)
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学习游戏了三年,一定还有很多忘不了的事情,来说一说?我们把这些忘不了的事情也编到歌曲的第二段里去,忘不了……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