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教育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师教育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教育随笔1春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的聚在一齐,一副兴高采烈的样貌,这天他们都带来了自己的沙水玩具,在我的带领下来到沙池玩沙,孩子们边玩边谈论着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梓阳指着自己的大车说:“我的大车能够翻斗,用力一翻沙就都没了,好轻便!”金航推起自己的小推车说:“我的车能够推很多土,玩起来也很好!”……
看到这几个孩子对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思考:各种车能否成为我们的主题活动呢?于是,我让这孩子们开始收集有关有关车的图片,放在班内的图书区,每一天区角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齐看看书,和他们说说有关车的故事,孩子们都很高兴,,我还故意提出一些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车”“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和我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收集资料:有的带来制作的`自行车,有的画下了各种汽车,有的带来挖土车、小轿车、消防车……顿时,我们的教室顿时成了车的世界,车辆成了大家的关注点。
透过这次对“各种各样的车”主题活动观察与分析,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就像各种车,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宽阔的跑道上,自由的奔跑!
老师教育随笔2今天的散步活动,我和几个孩子正走着,突然前面传来兴奋的声音,“哇!好漂亮呀!”“好像一只乌龟”。看到啥了这么兴奋?我走到孩子跟前一看,原来他们被植物角旁边的几棵大树的落叶吸引了,看到我走近,几个孩子连忙拉着我争先恐后地说:“老师,你看我捡到一把小扇子”,“老师,你看我的是一条裙子”,“老师老师,我的是一只鱼”……孩子们都争着和我说,原来在孩子的眼中,小小的落叶都有着千奇百怪的样子。看着孩子纯真的眼睛,我觉得教育的时机到了,我说:“孩子们,我们来玩树叶宝宝变变变的游戏吧,我是大树妈妈,我有很多很多的树叶宝宝,宝宝们很调皮,今天,就趁着妈妈睡觉的时候,偷偷的跑出家,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样子,落到草地上玩,请小朋友们帮我找到它们,送回妈妈身边,并且要说出自己捡的树叶宝宝变成什么样子?”,说着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捡起叶子,兴奋的跑到我面前:“树妈妈,叶子宝宝变成了一把剑,”“树妈妈,这两片叶子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把扇子,”“树妈妈,这是你的宝宝,它变成了一只蝴蝶。”孩子们开心地寻找叶子,朝我奔来,兴奋的告诉我他的发现……接着我们把收集到的.叶子带回班上,进行了拼贴,制成了美丽的拼贴画,下午让孩子把作品带回家和家人分享,事后有家长反馈,孩子回到家还很开心,一直说着种种,还把树叶画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我听了很感动,这一次的活动非常成功,在寻找叶子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思考、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拼贴画的制作,让他们动手拼一拼,贴一贴,充分发挥自已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完成有趣的树叶贴画作品,使幼儿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看,一片叶子就可以带给孩子美好的一天!美好的回忆!真好。
老师教育随笔3四月最盛大的一个节日就是世界读书日,今天刚好是世界读书日当天。为了迎接这样一个节日,也为让这样一个节日更加的有意义,我们单位专门举办了一场关于“翰墨书香润泽生命”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教师、家长和幼儿,我们单位为了这个活动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除了有一场针对阅读的表演性加上专题讲座活动,此外,我们还让家长们给孩子每天进行亲自阅读,在幼儿园会进行亲自萌娃广播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激发阅读兴趣,也让家长们从小重视孩子的阅读。
我们的活动于昨天下午拉下了帷幕,幼儿节目《三字经》《老鼠嫁女》亲子故事T台秀,老师的经典朗诵和舞蹈礼仪之邦,每一个节目无不体现我们中华民俗的传统文化和经典故事,在表演节目结束之后,是张峰老师给我们全体教职工和全部家长一个关于早期阅读的专题讲座,张老师的诙谐幽默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那种声情并茂的讲绘本故事更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学习的榜样,最后张老师针对如何给孩子挑选高质量的绘本进行分享,他告诉家长们我们不仅要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更要注重书刊得安全性,像类似一些盗版书或者书自身散发着一些味道,我们就应该不选择或者即使选择了也要毫不犹豫的丢弃,因为这无形中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在活动最后家长们纷纷表示收益很深,也意识到了早期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应该给孩子购买什么样的图书,有的家长当场组团决定在世界读书日的当天一起陪孩子去购买读书。整场活动家长、老师和幼儿其参与,真可谓是其乐融融。
老师教育随笔4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靠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靠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必须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潜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潜力,资料包括章节的资料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
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搞笑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潜力。
汇报式——资料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资料,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搞笑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好处、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 ……此处隐藏4954个字……重要还是爱心。
老师教育随笔11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调皮而又捣蛋,有时候会惹人发怒,有时又让人忍俊不禁,他们只是单纯、好奇,一句表扬的话语足可以让其欢欣鼓舞,对于老师的“小贴画”也是深感兴趣,而“小助手”这个词语对他们来说更是具有无限的吸引力,不信,你可以走进一个正处在乱糟糟状态的班级,只是很温柔的说一句“我要选几个小助手”,孩子们会立刻安静下来,抑或抱臂坐直,抑或头放在胳膊上静息,对于这个词语他们是如此的敏感,无需你提高嗓音大声呼喊。
我相信每位老师都发现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每个班级里也都有许多优秀的“小助手”: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等等,他们乐于奉献,尽职尽责,比任何人都要认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固定“小助手”,权力大点的可以管管一部分学生,大多都只是帮老师收收作业、发发练习册,或者帮老师拿个东西、传句话,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这是多么低级、可笑的事情,但在孩子们眼中这却是一件极显光荣的事,会争着抢着去做,如果没被选上还会发点小脾气,表示很失落。
就如今天中午,我想让孩子保持静息状态,并说睡着的令有奖励,但又考虑会有极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静息不了一会便坚持不住,我便采取选“小助手”的方法,当说出这句话时所有的.孩子都安静的闭上小嘴巴,停止手中的动作,其实我是在用“哄骗”的方法,说:“静息的时候眼睛要闭上,谁坚持的时间最长我就会选谁当小助手,如果你睡着了,这次没当上,下次选小助手时我肯定第一个选择你。”其实我是想利用“小助手”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让他们乖乖自觉静息,说不定在等待我选小助手的时间里就已经睡着了,这便也达到了我的目的。果然百试不爽,许多原本调皮捣蛋的孩子竟安安静静的静息,一句话都不说。
但我今天的做法也有不对,在孩子面前我应做到言而有信,以防他们认为我是一个没有诚信的老师,继而对我提出选“小助手”产生不了一点兴趣。
“小助手”是孩子们炫耀自己能力的一个名词,再捣蛋的孩子也难以抵挡它的魅力。
老师教育随笔12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学习新词的途径很多,如父母直接教授、从动画片中学习、听别人交谈是学习等。事实上,从听别人交谈时学习新词在他们的词汇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些词汇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直接教授的.情况下孩子学习很难学会,需要有很多机会听到别人的交谈。例如,一些孩子在学习使用人称代词‘你’‘我’时就经常犯错误,他们经常把‘你’‘我’颠倒使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称代词与其他直接指代某事的词语不一样,它所指代的人会随着交谈中讲话者或听话者的变化而变化。人称代词的正确使用要依赖于对代词与谈话中的角色关系的理解。而这种理解通常要建立在幼儿听到过大量的其他人相互交谈的基础上。
老师教育随笔13今天嘉怡的妈妈来送孩子是告诉我,嘉怡昨天回家见到谁都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还奖给我一个小贴花呢。”我知道表扬孩子对于幼小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但真没想到嘉怡竟这么在意我对她的表扬与鼓励,因为在这以前我几乎没怎么注意她,更谈不上什么表扬了。
嘉怡平时在幼儿园的表现的不是太突出,她不太爱说话,上课也不太爱回答问题,从不给教师惹麻烦,平时从来没有批评过她,表扬更没有几次,所以我也常认为这样的孩子没问题。她那么让人省心,我真希望班上再多几个这样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我们常常为了调皮的孩子费劲心思,但我们却忽略了那些不太起眼的、安静的`孩子。可是这样的孩子也同样希望教师去关心他们、注意他们。
每一个儿童都是发展的主体,每一个孩子在教师的心中都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多给她们一些鼓励,这样才能发现了解孩子的不同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
老师教育随笔14教师提问时,总有一些幼儿跃跃欲试,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与他们正相反,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有的老师认为不举手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少,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不举手也要叫他们发言。
幼儿园中常可以见到,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平时伶牙俐齿、活泼好动的幼儿便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着急地站起来等你发现他;而平时言语不多、性格较内向的孩子总是缩在一边,充当旁观者。老师为了使每个孩得到发展,有时也叫不举手的幼儿发言,而经常看到的是,被叫的幼儿神情茫然,一声不响,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使不举手的幼儿产生被提问的恐惧紧张心理,久而久之,会变得更加沉默和自卑。对于不举手的幼儿,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不爱举手的幼儿多为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孩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锻炼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例如,我们班的可可十分腼腆害羞,平时话很少,总是用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悄悄地看老师,而当老师注意到她,她便迅速将目光移开。有一次,孩子们饭后在看动画片,而可可却独自一人在唱歌。我悄悄走到她身边,没有打断她,原来她在唱一首英语歌《ABC》,我感到非常吃惊,不由得在地脸上轻轻亲了一下,并竖起大拇指说:“你唱得棒极了,以后把这首歌教给小朋友好吗?”可可听了用力地点点头。此后,可可不再是一只怕羞的“小黄莺”,教室里时常传出她快乐、优美的歌声,她的'妈妈也说:“孩子胆子变大了,比以前活泼了。”
二、鼓励每个孩子都举手。当提出问题时,不要急于找某个幼儿回答,而是留给幼儿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在此时用老师最富影响力的语言鼓励幼儿勇敢地把手举起来。而此时,如果从不举手的孩子举起了手,一定马上把机会给他,不管他回答的是好是坏,教师都应对他这种勇敢的尝试给予肯定。相信有了这良好的开始,不爱举手的孩子会慢慢勇敢、大方起来。
三、在集体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发言气氛。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我常组织幼儿玩接龙问答游戏,即当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幼儿思考之后,每个幼儿按坐位顺序依次回答,幼儿不必举手,只需站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为了保证回答过程像一条龙连贯下去,每个幼儿都努力思考,认真回答,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孩子也消除了紧张心理,轻松自然地站起来,有的甚至回答十分精彩。
老师教育随笔15在八个一活动中,我班选择了跳绳,总觉着跳绳活动量大,让孩子在蹦蹦跳跳中增强体质,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刚学习跳绳,孩子们的兴趣还挺高,可是过了段时间,我发现幼儿对跳绳没兴趣了,每次都是经过老师千方百计的诱导,幼儿才肯练习跳。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喜欢跳绳呢?一次户外活动时,李小钊小朋友拿着跳绳玩,可是没跳几下就想把绳收起来。我马上走过去说:“小钊,你刚才是怎样跳的?能教教老师吗?”他很吃惊地看着我说:“我是用一只脚跳的。”我请他演示,他很高兴地跳了起来。我说:“真棒!还能变个新跳法吗?”他说:“当然能,不过要过一会才能告诉你。”他跑到一边思索。几分钟后他兴奋地跑到我身边说:“老师,你瞧我还会这样跳!”他把绳子向后甩跳了起来,我连连称赞。每当有一名幼儿有新跳法时,我就一边学一边鼓励他们。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发明了侧挽花跳、后挽花跳、系上呼啦圈跳……
向幼儿学跳绳,让我明白了“要让幼儿做好什么事,一定要先让他们产生兴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