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劝告》交际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劝告》交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劝告》交际教案1课题
劝告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精妙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多从对方的角度着想,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地劝说。
3、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技巧,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的劝告。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一)分钟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同学们,生活中看到有一些不良行为,需要我们去劝说,怎样劝说才能打动对方,及时制止不良行为呢?正确的劝说,会很好地解决问题,不正确的劝说,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
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劝说)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学习中。】
二、新课教学
(二)分钟二、出示事例,学会劝说
1、劝说可是一门学问,我们先来看一个劝说的小故事。(课件出示2)
比如,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高年级同学看到了,劝他别这么做。
生1: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生2: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
生3:小同学,别人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2、你觉得那个同学会接受谁的劝说呢?为什么?
预设:前两个同学说话的语气太严厉,第二位甚至还用指责的语气,让人难以接受。我选择第三位同学。
预设:当然会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劝说,因为这位同学说话语气没有那么严厉,很委婉。
预设:那个同学会接受最后一位同学的劝说,因为她说的话,够委婉,而且是从玩扶手的同学的角度去说,很符合实际情况。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3、小结:正是第三位小姐姐话有理有情,那位小同学才茅塞顿开,不再玩滑梯了,看来劝说还真是一门学问,那么劝说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课件出示3)
(1)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要委婉,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3)态度要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板书:说话委婉不要使用指责的口吻从别人角度着想,态度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三、共同演示,合作劝说。
学了这么多劝说的好方法,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我们来劝劝那个玩滑梯的同学。肖刚来扮演玩滑梯的同学,其他同学扮演劝说者。
合作表演劝说过程。
四、同桌合作,练习劝说
1、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良行为需要我们及时制止,人需要我们好好劝说,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4)
情景一
有同学乱穿马路。
情景二
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2、同桌两个演一演,一个做主人公,另一个人劝说。
3、选代表,全班展示。
其他同学认真看,认真听,要做文明听众。
4、师生评判,那个同学说的最合情合理,容易让人接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分钟五、出示名言,提升劝说
1、古往今来,还有许多成功劝慰的事例,如:高适曾劝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劝慰别人的名言?
学生交流。
2、成功劝慰的故事也有很多,如:朱武巧舌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搜集更多这样的小故事说说。
3、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劝说、练劝说最后会劝说,大家的表现都很精彩,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成为小小劝说家。
【设计意图:出示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提升了劝说能力,激发学生劝说他人的兴趣。】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劝说》
不要使用指责的口吻从别人角度着想
说话委婉态度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特别积极,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本次口语交际注重参与,多种互动形式交流。
(1)生生互动。口语交际课的生生互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在口语交际中,把优、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际小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说,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群体间的互动。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争辩,比赛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不足之处:
教师要做引导者,尽量少参与,把说话的机会多让给学生。
《劝告》交际教案2【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本人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劝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交流、辩论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劝说》是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它秉承了本单元的主题,紧紧围绕语言艺术的话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抓住要点,运用精妙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学生通过学习、积累,对语言的艺术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目的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从而更好地和别人进行沟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精妙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3.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技巧,劝告时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教学重难点】
能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能得体地劝告他人。
【教学策略】
1.双向交际策略
……此处隐藏4421个字……被对方接受;第二个“劝”以批评为主,充满指责的语气,容易让对方产生不满和抵触的情绪;
第三个“劝”先是及时阻止对方的不当行为,然后从这个不当行为给对方本人可能带来的后果来劝告对方,容易让对方接受。
2、交际表观点。
a、第一个同学的劝说用指责的口吻,让人不容易接受。
b、第二个同学是批判的口气,也很难让人一下子接受;
c、第三个同学语气委婉,从自己的安全考虑,让人觉得很温馨。所以老师猜你一定会接受第三个同学的`劝说。
3、评议谁最棒。
小组评议,看哪一位同学既能抓住重点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达到劝告的目的。(在交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委婉的语言既要让大家知道文中提到同学的错误行为会带来的危害性,又要让大家心服口服地知道怎样劝说最能达到劝说的目。)
4、创设生活情景
尝试“劝告”:根据下面情景,模拟表演,再议一议。
(1)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2)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劝告》交际教案6一、导入新课
人际交往中,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它是一种由心理置换到心理相容的说服过程。劝告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方能达到明辨是非、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劝告时,双方应是处在平等的地位,决不可以以势压人,以理压人,要心理相容,让对方口服心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劝告的艺术。(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把你认为重点的内容画下来,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2.劝告的技巧有哪些?
三、反馈交流
劝告的`技巧:1.正面劝导,有理有节。
2.直话曲说,借例言理。
3.运用“归谬法”,迂回包抄。
4.运用“激将法”,因势利导劝告。
四、技能操作
师:设置情景,要求学生按照劝告的技巧来进行劝告。
1.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等用字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逐步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每个小组选择一条街道,对机关、学校、商店的招牌、布告、通知、标语、广告以及街巷的路牌等社会用字进行检查,把不规范的用字记下来,劝告有关部门或单位加以改正。劝告时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2.李明要参加探究性课程活动,可他爸爸不同意,认为会影响儿子的学习。如果请你去劝告李明的爸爸,该怎么说?
明确:
(1.是对使用不规范汉字的对象进行劝告。这项活动的第一步是调研,对机关、学校、商店的招牌、布告、通知、标语、广告等社会用字进行检查,把不规范的用字记下来。第二步是对有关部门或单位加以劝告。可以依据国务院有关规范汉字的文件精神有理有节地进行劝告,特别在对商家进行劝告时,千万要注意不能影响别人的营业,要注意劝告的方式,切忌运用“激将法”“归谬法”。宜正面劝导,指出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劝其加以改正。
2.是一种假想性的活动。要求劝告同学的爸爸,但不一定要学生直接去面对李明的爸爸进行劝告,可让学生们设计劝告的方式及劝告词,劝告的关键是简洁明了地讲清探究性课程活动的意义,指出探究性课程活动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培养素质的很重要的学习活动。可以列举探究性课程活动与学习功课问相辅相成的例子来劝告李明的爸爸。
要提醒学生注意措辞,劝告的对象是同学的父亲,辈份不一样,切忌空讲大道理。切忌乱套大帽子,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尤为重要。)
五、合作学习 .
男女同学分别设置情景,让对方用最合适、最得体的语言帮助解答。
六、拓展训练
针对某些同学或亲友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作劝告,力争奏效。注意运用正面劝导、巧用譬喻、直话曲说、借例言理等方法。
七、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谈出一点即可。
《劝告》交际教案7我讲授的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劝告。教材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的常见情景,交流怎么劝告有效,再小组合作,模拟表演,还可以评一评谁的劝告效果好。
第一步,明确交际目标,据新课标对本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运用,设计了如下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2.能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能进行得体的劝告。
教学难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劝告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为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第二步制定交际任务,制定合适的任务,才能提高参与的全体性,培养全体学生,而且必须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由教材给出的案例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围绕劝告进行口语交际。
第三步创设交际情境。由教材上的案例展开交流,看到这样的不良行为你怎样劝告。为学生创设交流环境,继而出示三名同学的劝告,引导着学生讨论那位同学会愿意接受谁的劝告,为什么?从而引导孩子们总结出劝告的注意事项。交流中,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劝告的方法。
第四步出示三种生活情境,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情景进行表演练习劝告,互动交流评价。在小组完成交际任务后,我挑选几个组分别上台模拟表演。在表演后,我引导学生对他们的劝说进行评价,这也是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听、说、评的全过程。评价是检测,是反馈,学生的互评更是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观照和自觉审视。我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引导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提醒学生从“说”的角度去评,真正让评价为教学主旨服务。
第五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场合会用到劝告,如何劝告?培养孩子们灵活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劝告技巧。又能从劝告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六步积累有关劝告的.名言让劝告更有效果
这节口语交际课总体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1、设计的层次性。
在设计上,教师没有将口语交际的话题局限于同一认知层面的反复循环,而是通过灵活自如的调控,将话题不断引向深入,体现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层次性。
2、活动的开放性。
表现在小组活动的开放,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情景,营造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交流语境;表现在课堂评价的开放,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真正发挥课堂即时评价的促进与激励功能。
3、交流的互动性。
课堂上有生生、师生等不同形式的互动,也有个体、集体、个体与集体等不同层面的互动,将口语交际课“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特点表露无遗。
4、内容的生活性。
话题撷取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植根生活实践、服务口语实践的教学要求。



